• <label id="dn98v"><meter id="dn98v"></meter></label><label id="dn98v"><meter id="dn98v"></meter></label>
    
    
    <li id="dn98v"><meter id="dn98v"><th id="dn98v"></th></meter></li>
  • <span id="dn98v"><optgroup id="dn98v"><center id="dn98v"></center></optgroup></span>
    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政策法規 » 部委規章 » 正文

    國土資源部關于印發《全國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1-07-03  瀏覽次數:3356

    國土資源部關于印發

    《全國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的通知

    國土資發[2003]6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規劃與國土資源局),計劃單列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解放軍土地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

      《全國土地開發整理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部長辦公會審查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土地開發整理規劃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補充,是科學指導土地開發整理活動的重要依據,對規范土地開發整理活動,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確保耕地占補平衡,實現耕地保護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各地要提高對《規劃》實施和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工作的認識,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貫徹實施《規劃》,發揮規劃對土地開發整理活動的宏觀調控和引導作用,促進土地開發整理活動健康、有序開展。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以《規劃》為依據,盡快組織完成省級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的編制工作。同時,要加強對基層各級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編制的督促和指導,盡快完成規劃編制。

      土地開發整理規劃一經批準,必須嚴格執行。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活動都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立項審查、規劃設計、項目實施和檢查驗收,都必須依據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凡沒有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一律不得安排。

      要加強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實施的監督管理制度,將規劃實施情況作為土地執法巡查的重要內容,定期對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規劃的行為,要依法嚴肅查處,保證規劃的有效實施。

    國土資源部

    二○○三年三月七日

    全國土地開發整理規劃

    (2001—2010年)

     

     

     

     

     

    國土資源部

    二○○三年三月

     

     

     

    目     錄

      一、土地開發整理的基本狀況與面臨的形勢 *

      二、土地開發整理目標與基本方針 *

      三、土地開發整理重點區域 *

      四、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 *

      五、投資測算與籌資分析 *

      六、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

      七、附 件 *

     

    全國土地開發整理規劃

      土地資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為貫徹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實現保護耕地的目標,依據《土地管理法》及國家有關土地開發整理的方針、政策,制定《全國土地開發整理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的主要任務是: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按照搞好國土資源綜合整治、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護生態環境的總體要求,依據《綱要》,明確全國土地開發整理目標、任務和基本方針,確定重點區域,安排重大工程,制定實施規劃的保障措施。編制《規劃》的原則是:以提高土地資源尤其是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能力為根本出發點,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實現土地開發整理與生態建設相結合,改善生態環境;堅持內涵挖潛,突出土地整理和復墾,推進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約轉變;堅持耕地占補平衡,補充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

      《規劃》包含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和土地開發三項內容。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對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土地質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的活動;土地復墾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對在生產建設過程中因挖損、塌陷、壓占造成破壞、廢棄的土地和自然災害造成破壞、廢棄的土地進行整治,恢復利用的活動;土地開發是指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將未利用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活動。

      《規劃》以2000年為基期,規劃期至2010年。《規劃》的范圍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

      一、土地開發整理的基本狀況與面臨的形勢

      (一)基本狀況

      土地開發整理是補充耕地、實現耕地占補平衡,改善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重要途徑。為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國家加強了土地開發整理的宏觀調控,制定并實施了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標折抵等配套政策;逐步建立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制度,有效組織實施了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初步形成了土地開發整理的投入機制,探索推進了土地開發整理產業化;開展了資源調查評價和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工作,建立了專門機構和專業隊伍。通過積極探索和實踐,全國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補充了耕地數量,基本實現了“占補平衡”。1997—2000年,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全國累計補充耕地84.93萬公頃(1274萬畝),平均每年21.23萬公頃(318萬畝)。其中整理復墾補充耕地28.27萬公頃(424萬畝),開發補充耕地56.67萬公頃(850萬畝)。2000年全國基本實現了建設占用與補充耕地平衡。

      ——提高了耕地質量,增強了耕地生產能力。結合基本農田建設,通過廣泛實施以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為主要內容的土地整理,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改善生產條件,穩步提高了土地質量,增強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優化了利用結構,促進了土地集約利用。通過大力推廣以“農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村居民點向中心村和小城鎮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為重點的土地整理,不斷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土地的集約化程度和利用效益明顯提高。

      ——改善了生態環境,取得了經濟社會效益。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促進了生態環境建設和重點礦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生態環境得到逐步改善;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經濟效益明顯;擴大了就業空間,改善了農村居住環境,推動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目前,我國有組織的土地開發整理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一些地方還存在著“重開發、輕整理和復墾”、“重數量、輕質量和生態”的問題;土地利用規劃對土地開發整理活動的宏觀調控和引導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缺少土地開發整理專項法規,規范化管理還不夠到位;資金投入不足,促進土地開發整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尚未形成,土地開發整理的社會化產業化有待進一步推進。

      (二)土地開發整理潛力

      據調查測算,全國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的總潛力為1340萬公頃(20100萬畝)。其中:

      1. 土地整理潛力:全國土地整理補充耕地潛力約600萬公頃(9000萬畝),占補充耕地總潛力的45%。

      我國現有農田中普遍存在著田塊分割細碎、田坎過多、道路溝渠不整、農田基礎設施不完善、零星未利用地和廢棄地多的現象;農村居民點用地利用率低,北方農村居民點 “空心村”多,南方農村居民點布局零散。這種土地利用狀況難以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通過合理規劃,整治道路溝渠,平整歸并零散地塊,充分利用零星土地,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約313.33萬公頃(4700萬畝)。通過對現有農村居民點逐步實施遷村并點、治理“空心村”、退宅還田等整理措施,可以增加有效耕地約286.67萬公頃(4300萬畝)。

      2. 宜農土地后備資源開發潛力:全國有宜農土地后備資源4424萬公頃(66360萬畝),其中宜耕土地后備資源約988萬公頃(14820萬畝)。可開發補充耕地約586.67萬公頃(8800萬畝),占補充耕地總潛力的44%。

      宜耕土地后備資源60%以上分布在西北部地區,水資源相對短缺,生態環境比較脆弱,開發利用制約因素多。

      3. 土地復墾潛力:全國因工礦生產建設挖損、塌陷和壓占廢棄的土地約400萬公頃(6000萬畝),復墾可補充耕地的潛力約153.33萬公頃(2300萬畝),占補充耕地總潛力的11%,其中集中連片的約40.67萬公頃(610萬畝)。

      工礦廢棄地集中分布在大型礦山和資源型城市周邊,主要是幾十年來開發建設中形成的歷史舊帳 。

      (三)推進土地開發整理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

      今后10年,全面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具備了許多有利條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有利條件: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提出“加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積極推進土地整理和復墾”,明確了土地開發整理的方向和基本方針。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對轉變土地開發整理的觀念和方式,走內涵挖潛、集約利用的道路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的迫切需求,為土地開發整理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依法征收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耕地開墾費等專項資金,為全面實施土地開發整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實施,各地在實踐中創造和積累的豐富經驗,對整體推動全國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指導作用。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逐步健全專門機構和專業隊伍,為全面開展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提供了組織和技術保障。

      不利因素:人口持續增長,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對耕地的需求增加,補充耕地的壓力進一步加大;土地粗放利用的觀念在短期內還難以完全扭轉,引導土地開發整理向內涵挖潛、集約利用轉變還需要做出艱苦的努力;易開發整理的土地后備資源逐步減少,補充耕地的成本提高,難度逐步加大;優質耕地集中地區占用耕地量大,后備資源集中地區水、熱條件差,補充優質耕地、保持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任務更加繁重。

      二、土地開發整理目標與基本方針

      (一)目標

      依據《綱要》的總體要求,適應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按照占補平衡的基本原則,在充分考慮補充耕地的資源潛力、投入和區域協調的前提下,通過大力推進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數量和質量不低于同期建設占用、災害損毀和農業結構調整損失的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其他農用地得到有效增加,土地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土地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土地資源尤其是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能力進一步增強。具體目標是:

      到2010年,全國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274萬公頃(4110萬畝),平均每年補充耕地27.4萬公頃(411萬畝)。其中:

      ——土地整理全面展開。到2010年,通過農田和農村居民點整理補充耕地165.87萬公頃(2488萬畝),平均每年16.59萬公頃(248.8萬畝)。

      ——新增工礦廢棄地得到全面復墾,歷史欠賬逐步消化。到2010年,通過消化歷史欠帳復墾工礦廢棄地補充耕地35.05萬公頃(526萬畝),平均每年3.51萬公頃(52.6萬畝)。

      ——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宜耕土地后備資源得到適度開發。到2010年,通過開發宜耕土地后備資源補充耕地73.04萬公頃(1096萬畝),平均每年7.3萬公頃(109.6萬畝)。

      (二)基本方針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必須貫徹以下基本方針:

      1. 堅持耕地占補平衡。始終把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改善生態環境作為土地開發整理的重要任務,確保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在不計生態退耕的情況下,基本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2. 堅持集約挖潛,突出土地整理和復墾。充分挖掘已利用土地和廢棄土地的潛力,大力開展“田、水、路、林、村”綜合整理和對工礦生產建設中塌陷、挖損、壓占廢棄土地的復墾,全面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

      3. 堅持數量、質量和生態并重。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的同時注重耕地質量的提高。正確處理土地開發整理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關系。土地開發要做好調查評價、論證,充分考慮水資源條件和灌溉條件,在確保不破壞并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禁止毀林開荒、陡坡開墾、亂墾草場和破壞天然濕地。

      4. 堅持土地整理與基本農田建設相結合。要優先開展基本農田整理,完善基礎設施,以建設促保護;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全面提升基本農田尤其是糧食主產區基本農田的生產能力。

      (三)區域土地開發整理方向

      按照《綱要》確定的土地利用分區,針對區域土地利用問題,結合資源潛力狀況,明確各區域土地開發整理方向。

      ——東南沿海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區內人均耕地少,建設占用耕地數量較大,土地后備資源相對匱乏。本區要以農田整理、農村居民點整理和土地復墾為重點。突出內涵挖潛、集約利用,以增加有效耕地、提高土地質量為目標。結合基本農田建設、小城鎮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農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村居民點向中心村和小城鎮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適度開發利用沿海灘涂資源。

      ——環渤海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遼寧省。區內人均耕地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土地后備資源相對不足,土地利用比較粗放,“空心村”量大面廣,工礦廢棄地多。本區要以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為目標,重點實施“田、水、路、林、村”綜合整理,加大對重點工礦區和磚瓦窯廠的塌陷、挖損和壓占等廢棄土地的復墾力度,因地制宜適度開發宜耕土地后備資源。

      ——東北區: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盟、興安盟、通遼市和赤峰市。區內農用地資源豐富,利用粗放,水土流失比較嚴重。本區重點是結合糧食主產區建設,加大農田尤其是基本農田整理力度,改善生產條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歸并農村居民點、治理“空心村”,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重點礦區土地復墾,逐步恢復礦區生態環境。在保護好森林、草地、天然濕地的前提下,適度開發宜耕土地后備資源。

      ——中部區: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區內土地利用程度較高,人均耕地少,宜農土地后備資源不足。本區重點是結合退田還湖、平垸行洪和移民建鎮,加快農田和農村居民點整理。以建設促保護,通過土地整理建設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加強重點礦區土地復墾,逐步恢復礦區生態環境。

      ——西南區:包括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重慶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內山地多,人均耕地少,宜農土地后備資源不足,水土流失比較嚴重。本區重點是結合退耕還林、治理水土流失,加大基本農田建設力度,對平壩區實施“田、水、路、林、村”綜合整理,對具備修建水平梯田條件的緩坡耕地進行“坡改梯”改造。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土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結合國家重點水利建設項目的實施,做好移民安置中的土地開發整理工作。

      ——黃土高原區:包括山西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隴東南9個地市州。區內土地利用比較粗放,坡耕地多,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缺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嚴重,工礦廢棄地數量大。本區重點是結合退耕還林和小流域治理,興建水平梯田和淤壩地,改善生態環境。對基本農田實施綜合整理,提高耕地的質量和集約化利用程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加快以山西煤炭基地為重點的工礦廢棄地的復墾。結合水利建設和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因地制宜適度開發宜農土地后備資源。

      ——西北區: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和甘肅省隴西5個地市。區內宜農土地后備資源豐富,土地利用粗放,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總量不足,風蝕沙化等土地退化問題嚴重。本區以綠洲農田整理為重點,努力增加防護林體系完善、節水設施配套的基本農田面積。堅持“以水定地”,結合水利設施建設,在保持水土平衡,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條件下,因地制宜適度開發宜耕土地后備資源,提高耕地質量。

      ——青藏高原區: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區內人口稀少,土地利用粗放,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資源開發利用限制因素多、難度大。本區重點是農田綜合整理,加強農田水利和防護林網設施建設,增強耕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三、土地開發整理重點區域

      在調查評價的基礎上,結合區域土地開發整理方向和生態環境建設要求,將土地開發整理潛力較大、分布集中的區域,確定為土地開發整理的重點區域。全國土地開發整理重點區域補充耕地的總潛力約778.67萬公頃(11680萬畝)。

      (一)土地整理重點區域

      全國確定10個土地整理重點區域,涉及1180個縣市區,土地整理補充耕地的總潛力約500萬公頃(7500萬畝)。

      重點區域包括:華北平原區,東北平原區,長江中下游平原區,浙閩丘陵平原區,華南丘陵平原區,四川盆地及秦巴山地區,云貴高原區,黃土高原區,內蒙古高原區,新疆天山山麓綠洲區。

      (二)土地復墾重點區域

      全國確定11個土地復墾重點區域和27個土地復墾重點縣市區,涉及325個縣市區,土地復墾補充耕地的總潛力約45.33萬公頃(680萬畝)。

      重點區域包括:冀東煤炭鋼鐵基地,黑吉遼煤炭鋼鐵有色金屬基地,冀南晉南豫北煤炭鋼鐵基地,晉陜蒙煤炭化工基地,蘇魯皖煤炭鋼鐵有色金屬基地,豫中煤炭基地,鄂贛閩有色金屬鋼鐵煤炭基地,湘粵化工煤炭基地,廣西有色金屬建材煤炭基地,川滇黔渝有色金屬鋼鐵化工基地。

      (三)土地開發重點區域

      全國確定6個土地開發重點區域,涉及115個縣市區,土地開發補充耕地的總潛力約233.33萬公頃(3500萬畝)。

      重點區域包括:東部沿海灘涂區,河套銀川平原區,滇中地區,甘肅疏勒河流域和沿黃灌區,新疆伊犁河谷地-南北疆山麓綠洲區,川西南地區。

      四、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

      為保障《規劃》總目標的實現,解決土地利用中的重大問題,在規劃期內依托土地開發整理重點區域,重點組織實施七項重大工程。通過實施重大工程,補充耕地不少于97.33萬公頃(1460萬畝),占規劃總目標的36%。

      (一)東中部糧食主產區基本農田整理工程

      該工程以基本農田整理為主。主要實施區域包括東北平原區(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華北平原區(冀中南平原、河北太行山山麓平原、山東黃淮平原及膠東丘陵區、豫北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區(江西鄱陽湖平原,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安徽淮河平原及皖中南山圩地區、蘇滬地區、江蘇黃淮海平原、杭嘉湖平原、浙江蕭紹寧地區),涉及461個縣市區。

      工程主要任務和措施:按照“農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村居民點向中心村和小城鎮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的要求,結合基本農田建設、退田還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鎮和水利設施建設等,大力實施“田、水、路、林、村”綜合整理,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增強防洪、排澇等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全面提高農田質量和土地集約利用水平。通過實施該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約88萬公頃(1320萬畝)。

      (二)重點煤炭基地土地復墾工程

      該工程以重點煤炭基地工礦廢棄地復墾為主。主要實施區域包括徐(州)兗(州)煤炭基地、晉陜蒙煤炭化工基地、黑吉遼煤炭化工基地、冀東煤炭鋼鐵基地、豫中煤炭化工基地,涉及79個縣市區。

      工程主要任務和措施:結合礦山生態環境的恢復治理,通過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對采煤塌陷、挖損和矸石、粉煤灰等壓占土地進行復墾,實現生態環境改善,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增加就業空間。通過實施該工程,補充耕地約4.67萬公頃(70萬畝)。

      (三)三峽庫區移民安置土地開發整理工程

      該工程以三峽庫區移民安置的土地整理和開發為主。主要實施區域涉及湖北省、重慶市的20個縣區 。

      工程主要任務和措施:配合三峽水利工程建設,通過土地平整、坡耕地改造等土地整理措施提高現有耕地(園地)質量,增加高產穩產田面積;在后備資源調查和適宜性評價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宜農土地后備資源,妥善安置庫區移民,解決移民安置的生產和生活用地問題,為庫區長遠的經濟發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造條件。通過實施該工程,建成高產穩產耕地(園地)不少于1.47萬公頃(22萬畝),開發補充耕地(園地)不少于0.67萬公頃(10萬畝)。

      (四)西部生態建設地區農田整治工程

      該工程結合西部生態建設,以農田綜合整理為主。主要實施區域包括廣西桂中南地區、四川川中地區、重慶渝中南丘陵地區、貴州黔中地區、云南滇中地區和滇西南中低山地區、陜西關中渭北地區、山西汾河谷地地區、寧夏銀川平原地區和山西雁北地區,涉及343個縣市區。

      工程主要任務和措施:圍繞小流域治理和生態退耕,完善平壩區農田基礎設施,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采取改土與治水相結合、治坡與治溝相結合、工程與生物相結合的措施,實施山、水、田、林、路的綜合整治,修筑水平梯田,增加耕地的蓄水、保土、保肥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生態環境。通過實施該工程,使農田灌溉保證率在以旱作為主地區達到50%以上,在以水稻為主地區達到70%以上。

      (五)新疆伊犁河谷地土地開發工程

      該工程以開發宜農土地后備資源為主。主要實施區域包括新疆伊犁河谷地的7個縣。

      工程主要任務和措施: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持水土平衡、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結合水利工程建設和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按照“以水定地”的原則,通過農田防護林網和配套設施建設、改進灌溉方式、推廣采用先進節水技術等措施,對分布集中、具備開發條件的宜耕土地后備資源進行適度開發,補充耕地面積,提高新增耕地質量。通過實施該工程,增加耕地面積約4萬公頃(60萬畝)。

      (六)“五縱七橫”公路沿線土地復墾整理工程

      該工程主要圍繞“五縱七橫”公路交通干線建設,在沿線地區開展土地復墾和整理。

      工程主要任務和措施:重點解決因交通干線建設引發的沿線耕地挖損、壓占、分割,農田水利設施破壞,拆遷安置等土地利用問題。通過“田、水、路、林、村”綜合整理,對建設過程中造成的廢棄地及時復墾,恢復利用;對沿線農田進行整理,歸并零散地塊,恢復并完善農田水利配套設施,改善生產條件,提高耕地質量。

      (七)“南水北調”水利工程沿線土地整理工程

      該工程主要圍繞“南水北調”中線和東線建設進行土地整理。主要實施區域包括沿線市縣。

      工程主要任務和措施:結合水利項目建設,解決因輸水主干線和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引發的耕地挖損、壓占、分割等土地利用問題。利用中、東線供水區域內水資源條件的改善,對輸水沿線地區的農田進行整理,歸并零散地塊,完善節水和灌溉設施,補充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

      五、投資測算與籌資分析

      (一)投資測算

      按照各省(區、市)分類型土地開發整理平均投入成本測算,實現補充耕地274萬公頃(4110萬畝)的規劃目標,共需要投入約3330億元,其中土地整理需要投入2610億元,占總投入的78%;土地復墾需要投入430億元,占總投入的13%;土地開發需要投入290億元,占總投入的9%。

      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的投入成本差異較大。全國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平均成本約121500元/公頃(8100元/畝),其中土地整理約157500元/公頃(10500元/畝),土地復墾約122700元/公頃(8180元/畝),土地開發約39750元/公頃(2650元/畝)。

      (二)籌資分析

      土地開發整理的資金投入渠道主要有:

      1. 占用耕地的建設單位履行補充耕地義務對土地開發整理的投入或繳納的開墾費。按照“占一補一”的要求,建設單位應對建設占用耕地進行補充,根據《綱要》確定的占地規模和各省(區、市)開墾費標準測算,到2010年可投入資金約1540億元。

      2.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土地管理法》規定,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專項用于耕地開發。依據現行《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征收標準》,預計到2010年可以累計征收約700億元。

      3. 其他投入。包括中央、地方對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的投入;農業綜合開發對土地治理的投入;按照“誰投入,誰受益”的原則,吸引的社會投入和其他資金等。

      綜合上述分析,在嚴格執行“占補平衡”制度,穩定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開墾費的資金渠道,加大土地復墾投入,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進一步拓寬投入渠道,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的情況下,能基本滿足實現規劃目標的投入需求。

      六、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為保障《規劃》的實施,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規劃管理,完善配套法規政策,加大制度創新力度,保障投入,建立完善土地開發整理的經濟運行機制。

      (一)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對土地開發整理重要性的認識

      深入開展土地基本國情和國策教育,加強土地開發整理法規和政策宣傳,提高全社會對土地開發整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中重要作用的認識。樹立依法、按規劃進行土地開發整理的觀念,增強公眾參與和監督意識。

      (二)健全規劃體系,強化土地開發整理的規劃管理

      各地應在本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上級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的指導下,編制、完善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嚴格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規劃進行項目規劃設計,形成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規劃設計相銜接的規劃體系,切實發揮規劃對土地開發整理活動的宏觀控制和引導作用。

      加強規劃管理,嚴格執行規劃評審和備案、規劃公告、規劃審查、規劃實施監督和評價制度。

      土地開發整理活動必須符合規劃。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立項、規劃設計、項目實施和檢查驗收,必須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為依據。要嚴格依據規劃審批土地后備資源開發,審查農用地轉用中的補充耕地方案。新的土地開發重大工程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

      (三)穩定和拓寬投入渠道,探索完善土地開發整理經濟運行機制

      按照“誰占用、誰補充,誰破壞、誰復墾”的原則,嚴格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和耕地開墾費的收繳使用管理,做到收繳到位,專款專用;加大國家對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投入的力度。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優先保障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的投入。

      建立多種投資渠道。按照“誰投入、誰受益”的原則,完善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利益分配機制,吸引社會更多資金投入土地開發整理,推進土地開發整理的產業化。

      (四)完善配套法規,加強對土地開發整理的監督和指導

      健全土地開發整理法律法規,制定《土地整理條例》,修訂《土地復墾規定》;健全完善權屬管理法規和土地置換、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標折抵等配套政策。逐步形成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專項法律法規體系。

      加大監督和指導力度。各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將土地開發整理納入土地執法巡查的范圍,嚴格禁止違反規劃的土地開發整理活動。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加強對土地開發整理實施過程的監督指導,強化工程質量、資金使用等的監管,確保土地開發整理活動規范、有序地開展。

      加強土地開發整理權屬管理,按照依法、自愿、公平的原則調整土地權屬,防止發生新的土地權屬爭議。開發整理前,要明確土地權屬和土地利用現狀;開發整理后,要及時進行土地變更調查和土地變更登記。

      (五)完善制度,規范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

      加強和完善土地開發整理年度計劃管理,落實建設占用耕地計劃、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計劃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計劃掛鉤制度。嚴格按照規劃編報項目計劃,合理引導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實施。國家投資項目原則上安排在《規劃》確定的重點區域內,并優先保障重大工程的實施。開發整理新增耕地要依法實行承包經營并納入基本農田進行保護。

      探索建立省域內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的易地平衡制度,加強對易地補充耕地的調控和引導。跨省域耕地易地補充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必須由國家按《規劃》統一組織實施。逐步建立易地補充耕地的儲備制度。

      完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制度,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切實加強和規范項目管理。積極推行項目立項審查會審制,進一步完善項目法人制,全面實行項目招投標制,嚴格執行項目監理制。形成土地開發整理按規劃確定項目,按項目進行管理,按設計組織施工,按進度安排資金,按效益考核驗收的項目管理規范體系。

      (六)加強基礎建設,提高土地開發整理的整體水平

      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土地開發整理的資源調查、評價和監測;開展土地開發整理領域的基礎研究,完善土地開發整理標準體系;加快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管理的信息系統建設,實現管理的計算機化和網絡化;加強土地開發整理實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增加土地開發整理的科技含量。

      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健全專門機構,加強人才培養,全面提高土地開發整理專業隊伍的整體素質。

    附表1

    2001-2010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

    土地開發整理補充耕地目標

    地區

    合計

    土地整理

    土地復墾

    土地開發

    萬公頃

    萬畝

    萬公頃

    萬畝

    萬公頃

    萬畝

    萬公頃

    萬畝

    全國

    274.00

    4110

    165.87

    2488

    35.05

    526

    73.04

    1096

    北京

    1.73

    26

    0.99

    15

    0.68

    10

    0.06

    1

    天津

    1.27

    19

    0.54

    8

    0.42

    6

    0.30

    5

    河北

    10.40

    156

    7.55

    113

    1.32

    20

    1.52

    23

    山西

    11.26

    169

    6.00

    90

    2.66

    40

    2.60

    39

    內蒙

    20.00

    300

    13.80

    207

    0.67

    10

    5.53

    83

    遼寧

    6.13

    92

    4.01

    60

    0.91

    14

    1.21

    18

    吉林

    14.20

    213

    7.96

    119

    1.19

    18

    5.04

    76

    黑龍江

    11.93

    179

    7.73

    116

    2.87

    43

    1.33

    20

    上海

    2.07

    31

    0.86

    13

    1.12

    17

    0.09

    1

    江蘇

    11.60

    174

    7.00

    105

    3.73

    56

    0.87

    13

    浙江

    4.53

    68

    2.27

    34

    0.46

    7

    1.80

    27

    安徽

    7.60

    114

    6.57

    99

    0.71

    11

    0.27

    4

    福建

    5.40

    81

    3.33

    50

    0.33

    5

    1.73

    26

    江西

    7.13

    107

    4.71

    71

    1.49

    22

    0.93

    14

    山東

    12.13

    182

    9.00

    135

    2.00

    30

    1.13

    17

    河南

    9.53

    143

    6.86

    103

    1.27

    19

    1.40

    21

    湖北

    12.80

    192

    9.87

    148

    1.00

    15

    1.93

    29

    湖南

    14.53

    218

    11.80

    177

    0.60

    9

    2.13

    32

    廣東

    12.47

    187

    3.27

    49

    1.20

    18

    8.00

    120

    廣西

    7.40

    111

    5.22

    78

    0.66

    10

    1.52

    23

    海南

    1.60

    24

    0.60

    9

    0.20

    3

    0.80

    12

    重慶

    4.38

    66

    3.50

    53

    0.38

    6

    0.47

    7

    四川

    11.53

    173

    8.53

    128

    0.55

    8

    2.46

    37

    貴州

    6.09

    91

    3.14

    47

    1.88

    28

    1.07

    16

    云南

    10.27

    154

    3.00

    45

    1.00

    15

    6.27

    94

    西藏

    2.39

    36

    1.63

    24

    0.29

    4

    0.47

    7

    陜西

    9.00

    135

    5.50

    83

    1.00

    15

    2.47

    37

    甘肅

    4.00

    60

    2.00

    30

    0.28

    4

    1.73

    26

    青海

    1.33

    20

    0.33

    5

    0.27

    4

    0.73

    11

    寧夏

    3.43

    52

    2.10

    32

    0.60

    9

    0.73

    11

    新疆

    10.27

    154

    0.67

    10

    0.03

    0

    9.62

    144

    機動數

    25.60

    384

    15.53

    233

    3.27

    49

    6.80

    102

    附表2

    土地整理重點區域范圍

    序號

    區域名 稱

    分區域

    名 稱

    所在地區

    所轄縣市區

    1

    華北平原區

    京津唐地區

    北京

    平谷、通州、大興、順義、昌平

    天津

    寶坻、靜海、武清、寧河

    唐山市

    遵化、豐南、遷安、遷西、豐潤、玉田、唐海、樂亭、灤縣

    廊坊市

    三河、香河、大廠

    秦皇島市

    昌黎、盧龍、撫寧

    河北冀中南平原地區

    保定市

    保定、涿州、高碑店、定興、徐水、容城、雄縣、安新、望都、清苑、高陽、定州、安國、博野、蠡縣

    廊坊市

    廊坊、固安、永清、大城、文安

    滄州市

    滄州、任丘、肅寧、河間、青縣、獻縣、滄縣、黃驊、泊頭、南皮、孟村、鹽山、海興、東光、吳橋

    石家莊市

    石家莊、新樂、正定、無極、深澤、欒城、藁城、晉州、辛集、趙縣、高邑

    衡水市

    衡水、安平、饒陽、武強、武邑、阜城、棗強、冀州、深州、景縣、故城

    邢臺市

    新河、巨鹿、南宮、任縣、南和、沙河、平鄉、廣宗、清河、威縣、臨西

    邯鄲市

    邯鄲、永年、雞澤、曲周、廣平、丘縣、館陶、成安、臨漳、魏縣、大名、肥鄉

    山東黃淮平原及膠東丘陵區

    東營市

    東營、墾利、廣饒、利津

    濱州市

    濱州、無棣、陽信、惠民、沾化、博興

    淄博市

    高青、桓臺

    濟南市

    商河、濟陽

    德州市

    德州、樂陵、寧津、陵縣、武城、平原、臨邑、禹城、齊河、夏津、慶云

    聊城市

    聊城、臨清、高唐、茌平、東阿、陽谷、莘縣、冠縣

    濰坊市

    壽光、昌樂、昌邑、高密

    日照市

    五蓮

    豫北黃淮海平原區

    濮陽市

    濮陽、南樂、清豐、范縣、臺前

    安陽市

    安陽、內黃、滑縣、林州、湯陰

    新鄉市

    新鄉、衛輝、輝縣、延津、封丘、原陽、長垣、獲嘉

    鶴壁市

    鶴壁、淇縣

    焦作市

    焦作、修武、武陟、沁陽、博愛、溫縣、孟州

    河北太行山山麓平原地區

    保定市

    淶水、易縣、淶源、滿城、順平、唐縣、曲陽、阜平

    石家莊市

    行唐、靈壽、鹿泉、井陘

    邢臺市

    邢臺、寧晉、柏鄉、隆堯、內丘

    邯鄲市

    武安、涉縣

    2

    東北平原區

    內蒙古西遼河地區

    通遼市

    開魯、科爾沁、科左中旗、科左后旗、扎魯特旗、庫倫旗、奈曼旗

    赤峰市

    元寶山、松山、紅山、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阿魯科爾沁旗、林西、克什克騰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寧城、敖漢旗

    內蒙古嫩江右岸平原區

    呼倫貝爾盟

    扎蘭屯、阿榮旗、莫力達瓦旗

    興安盟

    烏蘭浩特、科右前旗、科右中旗、扎賚特旗、突泉

    黑龍江松嫩平原地區

    哈爾濱市

    哈爾濱、呼蘭、巴彥、木蘭、雙城、賓縣

    齊齊哈爾市

    齊齊哈爾、訥河、克山、克東、甘南、富裕、依安、拜泉、龍江、泰來

    綏化市

    海倫、綏棱、慶安、明水、青岡、望奎、安達、蘭西、肇東

    大慶市

    大慶、林甸、杜爾伯特、肇州

    黑河市

    嫩江、五大連池、北安

    吉林松嫩平原地區

    長春市

    長春、榆樹、農安、德惠、九臺

    松原市

    松原、乾安、前郭爾羅斯、長嶺、扶余

    吉林市

    吉林、舒蘭、永吉、磐石

    四平市

    四平、雙遼、公主嶺、梨樹、伊通

    遼源市

    遼源、東遼、東豐

    白城市

    白城、鎮賚、大安、洮南、通榆

    通化市

    梅河口

    遼寧遼河平原地區

    沈陽市

    沈陽、新民、康平、法庫、遼中

    鐵嶺市

    昌圖、西豐、鐵法、開原、鐵嶺

    阜新市

    彰武、阜新

    錦州市

    錦州、黑山、北寧、凌海、義縣

    盤錦市

    盤錦、盤山、大洼

    鞍山市

    鞍山、臺安、海城

    遼陽市

    遼陽、燈塔

    營口市

    營口、大石橋

    撫順市

    撫順

    葫蘆島市

    葫蘆島、興城、綏中

    黑龍江三江平原地區

    鶴崗市

    鶴崗、蘿北、綏濱

    佳木斯市

    佳木斯、湯原、樺川、樺南、富錦、同江、撫遠

    哈爾濱市

    依蘭

    雙鴨山市

    雙鴨山、集賢、友誼、寶清、饒河

    七臺河市

    七臺河、勃利

    雞西市

    雞東、密山、虎林

    3

    長江中下游平原區

    蘇滬地區

    上海市

    閔行、寶山、嘉定、浦東、金山、松江、青浦、崇明、南匯、奉賢

    鹽城市

    鹽城、東臺、建湖、大豐、濱海、阜寧、射陽

    南通市

    海安、如皋、如東

    揚州市

    揚州、江都、寶應、高郵、儀征、邗江

    泰州市

    泰州、興化、泰興、姜堰、靖江

    南京市

    江寧、溧水、高淳、六合、江浦

    蘇州市

    吳中、鄉城、常熟、張家港、太倉、昆山、吳江

    無錫市

    錫山、惠山、江陰、宜興

    常州市

    金壇、溧陽、武進

    鎮江市

    丹陽、揚中、句容、丹徒

    浙江杭嘉湖平原地區

    湖州市

    湖州、長興、德清

    嘉興市

    嘉興、嘉善、平湖、海鹽、海寧、桐鄉

    杭州市

    杭州、余杭

    浙江蕭紹寧平原地區

    杭州市

    蕭山

    紹興市

    紹興、上虞

    寧波市

    寧波、慈溪、余姚、鄞縣、奉化、寧海、象山

    江蘇黃淮海平原地區

    徐州市

    邳州、新沂、銅山、睢寧、沛縣、豐縣

    宿遷市

    宿豫、沭陽、泗陽、泗洪

    淮安市

    淮陰、楚州、洪澤、金湖、盱眙

    安徽淮河平原及皖中南山圩地區

    淮北市

    淮北、濉溪

    宿州市

    宿州、蕭縣、泗縣、碭山、靈璧

    阜陽市

    阜陽、界首、臨泉、阜南、潁上、太和

    淮南市

    淮南、鳳臺

    蚌埠市

    蚌埠、懷遠、固鎮、五河

    滁州市

    滁州、天長、全椒、來安、定遠、鳳陽

    合肥市

    合肥、肥東、肥西、長豐

    六安市

    六安、霍邱、壽縣、舒城

    巢湖市

    巢湖、含山、和縣、廬江、無為

    馬鞍山市

    馬鞍山、當涂

    蕪湖市

    蕪湖、南陵、繁昌

    銅陵市

    銅陵

    池州市

    貴池、東至

    宣城市

    宣州、郎溪

    安慶市

    桐城、樅陽、懷寧、潛山、望江、宿松、太湖

    亳州市

    譙城、蒙城、渦陽、利辛

    江西鄱陽湖平原及贛中地區

    九江市

    九江、湖口、德安、星子、永修、都昌、彭澤、瑞昌、武寧、修水

    上饒市

    波陽、萬年、余干、上饒、鉛山、弋陽、橫峰、玉山、廣豐、德興

    景德鎮市

    樂平、浮梁

    新余市

    分宜

    贛州市

    興國、贛縣、大余、龍南、定南、全南、信豐、上猶、瑞金、崇義、石城、會昌、南康、寧都、于都、安遠

    鷹潭市

    余江、貴溪

    南昌市

    南昌、安義、新建、進賢

    宜春市

    高安、豐城、樟樹、上高、萬載

    撫州市

    東鄉、臨川、崇仁、樂安、金溪、宜黃、黎川、南豐、南城、廣昌

    吉安市

    吉安、新干、峽江、永豐、吉水、永新、安福、泰和、萬安、遂川、井岡山

    萍鄉市

    蓮花、上栗、蘆溪

    河南南陽盆地區

    南陽市

    南陽、鎮平、鄧州、新野、唐河、方城、南召、西峽、淅川、內鄉、社旗

    駐馬店市

    泌陽

    湖北江漢平原及鄂北崗地區

    襄樊市

    老河口、谷城、襄陽、棗陽、南漳、宜城

    荊門市

    鐘祥、京山

    孝感市

    安陸、云夢、應城、漢川、孝昌

    荊州市

    公安、石首、洪湖、監利、松滋

    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

    天門、仙桃、潛江

    武漢市

    江夏、蔡甸、黃陂、新洲

    鄂州市

    鄂城、梁子湖、華容

    黃岡市

    浠水、蘄春、武穴、黃梅、團風

    黃石市

    大冶

    咸寧市

    咸安、嘉魚

    宜昌市

    遠安、當陽、枝江

    湖南洞庭湖平原及湘中南丘陵地區

    常德市

    常德、澧縣、津市、臨澧、桃源、安鄉、漢壽

    益陽市

    益陽、南縣、沅江

    岳陽市

    岳陽、臨湘、華容、汨羅、湘陰

    長沙市

    長沙、寧鄉、望城

    邵陽市

    邵陽、新邵、邵東

    湘潭市

    湘潭、韶山、湘鄉

    婁底市

    婁底、漣源

    株洲市

    株洲、醴陵、攸縣、茶陵

    衡陽市

    衡陽、衡山、衡東、衡南、祁東、耒陽、常寧

    郴州市

    安仁、永興

    永州市

    永州、東安、祁陽

    4

    浙閩丘陵平原區

    福建閩西北丘陵地區

    南平市

    南平、浦城、光澤、邵武、建陽、建甌、松溪、順昌

    三明市

    泰寧、將樂、寧化、清流、明溪、沙縣、尤溪

    寧德市

    屏南、古田

    福建沿海丘陵平原地區

    福州市

    福州、連江、長樂、福清、平潭、羅源

    泉州市

    泉州、惠安、南安、晉江、石獅

    廈門市

    同安

    漳州市

    漳州、龍海、漳浦、云霄、詔安、東山、長泰、平和

    寧德市

    福鼎、柘榮、福安、霞浦

    莆田市

    仙游

    浙江沿海丘陵平原地區

    臺州市

    臺州、三門、臨海、溫嶺、玉環

    溫州市

    溫州、樂清、洞頭、瑞安、平陽、蒼南

     

     

    5

     

     

    華南丘陵平 原區

    廣東珠江三角洲及沿海地區

    潮州市

    潮州、潮安、饒平

    汕頭市

    汕頭、澄海、潮陽、南澳

    揭陽市

    揭陽、普寧、惠來、揭東、揭西

    汕尾市

    海豐、陸豐、陸河

    惠州市

    惠州、博羅

    東莞市

    東莞

    廣州市

    廣州、花都、從化、增城、番禺

    中山市

    中山

    肇慶市

    鼎湖、四會、高要

    佛山市

    三水、南海、順德、高明

    江門市

    鶴山、新會、開平、恩平、臺山

    珠海市

    斗門

    陽江市

    江城、陽東、陽春、陽西

    茂名市

    茂南、高州、化州、電白

    湛江市

    坡頭、麻章、廉江、遂溪、吳川、徐聞、雷州

    廣西桂中南地區

    南寧地區

    上林、賓陽、橫縣、憑祥、隆安、天等、大新、崇左、扶綏、龍州、寧明

    貴港市

    港北、港南、桂平、平南

    玉林市

    玉州、陸川、北流、容縣、博白

    梧州市

    蒙山、藤縣、岑溪、蒼梧

    南寧市

    武鳴、邕寧

    欽州市

    欽南、欽北、靈山、浦北

    防城港市

    防城、上思

    北海市

    合浦

    百色地區

    田陽、田東、平果、德保、靖西、那坡

    海南沿海臺地平原地區

    省直轄行政單位

    瓊海、文昌、瓊山、澄邁、臨高

    6

    四川盆地及

    秦巴山地區

    四川川中地區

    綿陽市

    綿陽、江油、梓潼、鹽亭、三臺、安縣

    德陽市

    德陽、綿竹、什邡、廣漢、中江

    成都市

    都江堰、郫縣、新都、金堂、大邑、溫江、雙流、邛崍、蒲江、崇州、彭州

    南充市

    南充、閬中、儀隴、南部、西充、營山、蓬安

    廣安市

    廣安、岳池、武勝、華鎣、鄰水

    遂寧市

    射洪、蓬溪

    內江市

    內江、資中、威遠、隆昌

    資陽市

    資陽、簡陽、樂至、安岳

    眉山市

    東坡、彭山、仁壽、洪雅、丹棱、青神

    宜賓市

    翠屏、興文、南溪、珙縣、長寧、高縣、筠連、屏山、江安、

    樂山市

    樂山、峨眉山、夾江、井研、犍為、沐川、馬邊、峨邊

    自貢市

    自貢、榮縣、富順

    達州市

    通川、大竹、達縣、開江

    巴中市

    巴州、平昌

    廣元市

    廣元、劍閣、蒼溪

    雅安市

    雨城、蘆山、名山、天全、滎經、漢源、寶興

    瀘州市

    瀘縣、合江、敘永、古藺

    渝中南丘陵地區

    重慶市

    梁平、忠縣、石柱、涪陵、墊江、豐都、南川、長壽、綦江、壁山、江津、合川、銅梁、潼南、榮昌、永川、大足

    陜西漢中盆地地區

    漢中市

    漢臺、勉縣、南鄭、城固、洋縣、西鄉

    7

    云貴高原區

    黔中地區

    畢節地區

    畢節、金沙、大方、納雍、織金、黔西

    遵義市

    紅花崗、湄潭、余慶

    黔南州

    都勻、福泉、貴定、龍里、惠水、長順

    黔東南州

    凱里、黃平、麻江、丹寨

    貴陽市

    貴陽、開陽、息峰、修文、清鎮

    安順市

    安順、普定、平壩

    六盤水市

    盤縣、水城、六枝特區

    滇中地區

    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元謀、南華、牟定、祿豐、大姚、姚安、永仁、武定、雙柏

    玉溪市

    玉溪、華寧、澄江、易門、江川、通海、峨山、新平、元江

    昆明市

    昆明、富民、嵩明、安寧、呈貢、宜良、尋甸、祿勸、晉寧

    麗江地區

    華坪

    滇西南中低山地區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彌渡、漾濞、巍山、南澗、永平、賓川、祥云

    保山市

    隆陽、昌寧、施甸、龍陵、滕沖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潞西、瑞麗、盈江、梁河、隴川

    臨滄地區

    臨滄、鳳慶、云縣、雙江、耿馬、永德、鎮康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個舊、元陽、紅河

    思茅地區

    景東、鎮沅、景谷、普洱、墨江

    8

    黃土高原區

    陜西關中渭北地區

    延安市

    洛川、富縣、黃陵、黃龍、宜川

    寶雞市

    寶雞、岐山、鳳翔、千陽、扶風、眉縣、麟游、隴縣

    渭南市

    臨渭、華陰、潼關、澄城、合陽、富平、大荔、白水、韓城

    咸陽市

    咸陽、三原、武功、興平、乾縣、禮泉、涇陽、旬邑、淳化、長武、永壽、彬縣

    銅川市

    銅川、宜君、耀縣

    西安市

    西安、長安、藍田、周至、戶縣、高陵、臨潼

    山西汾河谷地地區

    臨汾市

    霍州、洪洞、襄汾、翼城、浮山、侯馬、曲沃

    運城市

    堯都、稷山、新絳、河津、萬榮、聞喜、絳縣、臨猗、永濟、鹽湖、夏縣

    太原市

    太原、陽曲、古交、清徐

    長治市

    沁縣、屯留、壺關、黎城

    陽泉市

    平定、盂縣

    晉中市

    榆社、太谷、祁縣、平遙、介休、靈石

    呂梁地區

    交城、文水、汾陽、孝義

    山西雁北地區

    大同市

    大同、陽高、天鎮、左云、渾源、廣靈

    朔州市

    朔州、右玉、懷仁、應縣、山陰

    忻州市

    忻府、定襄、原平、代縣、繁峙

    隴東高原盆地地區

    蘭州市

    永登、榆中、皋蘭

    定西地區

    定西、通渭、隴西、渭源、臨洮、漳縣、岷縣

    隴南地區

    徽縣、西和、成縣、禮縣

    天水市

    秦城、北道、清水、秦安、甘谷、武山、張家川

    平涼地區

    涇川、靈臺、靜寧、莊浪、崇信

    慶陽地區

    西峰、慶陽、環縣、華池、合水、正寧、寧縣、鎮原

    武威地區

    古浪

    白銀市

    會寧

    海東丘陵地區

    西寧市

    西寧、湟中

    海東地區

    互助、樂都、平安

    黃南藏族自治州

    尖扎

    海南藏族自治州

    貴德

    9

    內蒙古高原 區

    銀川平原地區

    石嘴山市

    惠農、平羅

    銀川市

    銀川、賀蘭、永寧

    吳忠市

    利通、青銅峽、中衛、中寧

    內蒙古河套平原地區

    巴彥淖爾盟

    杭后、臨河、五原、烏前、磴口

    包頭市

    包頭、土右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土左、托克托

    伊克昭盟

    達拉特旗、杭錦旗

    10

    新疆天山山麓綠洲區

    天山南北坡綠洲區

    伊犁地區

    霍城、察布查爾、伊寧、尼勒克、鞏留、新源

    塔城地區

    烏蘇、沙灣

    昌吉回族自治州

    昌吉、瑪納斯、米泉、阜康、呼圖壁

    烏魯木齊市

    烏魯木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庫爾勒、和碩、和靜、焉耆、博湖

    阿克蘇地區

    庫車、新和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奎屯

    自治區直轄行政單位

    石河子

    (注:重點區域中地區、縣市區名稱及范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1》確定)

    附表3

    土地復墾重點區域范圍

    序號

    區域名稱

    所轄縣市區

    1

    冀東煤炭鋼鐵基地

    河北省:唐山、玉田、豐潤、灤縣、豐南、灤南、遷安、張家口、宣化、赤城、淶源、唐縣

    2

    黑吉遼煤炭鋼鐵有色金屬基地

    黑龍江省:鶴崗、雙鴨山、集賢、寶清、七臺河、勃利、雞西、密山

    吉林省:琿春、龍井、前郭爾羅斯、九臺、舒蘭、蛟河、樺甸、磐石、梅河口、遼源、白山、通化、東遼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建昌、葫蘆島、錦州、北票、阜新、東港、法庫、鐵法、鐵嶺、清原、撫順、沈陽、燈塔、遼陽、本溪、海城、鳳城、岫巖、桓仁

    3

    冀南晉南豫北煤炭鋼鐵基地

    河北省:平山、鹿泉、井陘、贊皇、臨城、柏鄉、寧晉、隆堯、內丘、任縣、邢臺、南和、平鄉、武安、涉縣、永年、邯鄲、肥鄉、成安、磁縣

    山西省:古交、太原、清徐、交城、柳林、離石、中陽、汾陽、孝義、交口、介休、靈石、汾西、霍州、蒲縣、洪洞、臨汾、吉縣、鄉寧、河津、五臺、壽陽、陽泉、平定、昔陽、和順、左權、襄垣、屯留、潞城、長治、長子、高平、沁水、陽城、晉城、垣曲、聞喜、夏縣、平陸、澤州

    河南省:鶴壁、輝縣、焦作、修武、三門峽、陜縣、澠池、新安、義馬、宜陽

    4

    晉陜蒙煤炭化工基地

    山西省:大同、右玉、左云、懷仁、山陰、朔州、嵐縣、神池

    陜西省:府谷、神木

    內蒙古自治區:東勝、準格爾旗、包頭

    5

    蘇魯皖煤炭鋼鐵有色金屬基地

    江蘇省:南京、六合、江寧、徐州、銅山、沛縣

    安徽省:淮南、鳳臺、潁上、馬鞍山、當涂、銅陵、安慶、淮北、蕭縣、濉溪、宿州、肥東、靈壁、滁州、壽縣、舒城、霍邱、宣城、廣德

    山東省:淄博、章丘、萊蕪、新泰、肥城、寧陽、兗州、曲阜、濟寧、鄒城、滕州、棗莊、梁山、鄆城、菏澤、巨野、成武

    6

    豫中煤炭基地

    河南省:鄭州、登封、密縣、新鄭、魯山、寶豐、郟縣、襄城、平頂山、葉縣、舞陽

    7

    鄂贛閩有色金屬鋼鐵煤炭基地

    江西省:萍鄉、宜春、分宜、新余、豐城、東鄉、鷹潭、貴溪、鉛山、泰和、興國、于都、石城、瑞昌、德興、大余、全南、龍南、定南

    湖北省:赤壁、鄂州、黃石、大冶、蘄春

    福建省:南平、三明、永安、龍巖

    8

    湘粵化工煤炭基地

    湖南省:臨湘、冷水江、婁底、湘鄉、韶山、耒陽、郴州、郴縣、桂陽、資興、宜章、臨武、常寧

    廣東省:連平、潮州、潮安、海豐、臺山、陽春、云浮、信宜、連山、懷集、陽山、曲江、韶關、仁化、始興

    9

    廣西有色金屬建材煤炭基地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丹、平果、大新、鐘山、象州、來賓、平樂、恭城

    10

    川滇黔渝有色金屬鋼鐵化工基地

    四川省:會理、攀枝花、隆昌、宜賓、高縣、筠連

    云南省:蘭坪、大姚、牟定、祿豐、易門、開遠、個舊、東川

    貴州省:務川、銅仁、遵義、水城、盤縣、六盤水、織金、普定、鎮寧、修文、貴陽、六枝

    重慶市:永川、萬盛、榮昌、萬川、北碚、綦江

    11

    渭北煤炭基地

    陜西省:黃陵、宜君、銅川、耀縣、白水、蒲城、澄城、合陽、韓城、渭南、潼關、華縣

    12

    其他重點縣市區

    內蒙古自治區:霍林郭勒、海拉爾、鄂溫克、赤峰、烏海、呼倫貝爾、烏蘭浩特、扎賚特旗、科右前旗、科右中旗

    山東省:龍口、招遠、蓬萊

    海南省:昌江

    四川省:廣元、旺蒼、南江

    陜西省:略陽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惠農、靈武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阿勒泰

    甘肅省:紅古、平川、七里河、華亭

    (注:重點區域中地區、縣市區名稱及范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1》確定)

    附表4

    土地開發重點區域范圍

    序號

    區域名稱

    分區域名稱

    所轄縣市區

    1

    東部沿海灘涂區

    津冀沿海灘涂重點開發區

    天津:寧河、靜海

    河北:灤南、唐海、豐南、樂亭、黃驊、海興

    黃河三角洲重點開發區

    山東:壽光、廣饒、博興、高青、濱州、惠民、陽信、無棣、利津、墾利

    蘇北沿海灘涂重點開發區

    江蘇:贛榆、東海、連云港、灌云、灌南、響水、濱海、射陽、阜寧、建湖、鹽城、大豐、東臺、海安、如東、通州、海門、啟東

    2

    河套銀川平原區

    河套平原重點開發區

    內蒙古:臨河、五原、烏拉特前旗、土默特右旗、土默特左旗、托克托

    銀川平原重點開發區

    寧夏:石嘴山、銀川、吳忠、青銅峽、中寧、靈武

    3

    滇中地區

    滇中重點開發區

    云南:曲靖、昆明、玉溪和楚雄等地市州的部分地區

    4

    甘肅疏勒河流域和沿黃灌區

    疏勒河流域重點開發區

    甘肅:安西、肅州、玉門、金塔、敦煌

    沿黃灌區重點開發區

    甘肅:靖遠、景泰

    5

    新疆伊犁河谷地—南北疆山麓綠洲區

    伊犁河谷地重點開發區

    新疆:新源、鞏留、特克斯、尼勒克、伊寧、察布查爾、霍城

    北疆山麓綠洲開發區

    新疆:阜康、米泉、昌吉、呼圖壁、瑪納斯、石河子、沙灣、烏蘇、克拉瑪依、和布克塞爾

    南疆山麓綠洲開發區

    新疆:庫爾勒、博湖、焉耆、輪臺、庫車、新和、阿瓦提、阿克蘇、溫宿、烏什、巴楚、伽師、疏勒、疏附、英吉沙、莎車、阿圖什、墨玉、和田

    6

    川西南地區

    四川攀西地區

    四川:仁和、東區、米易、鹽邊

    西昌、木里、鹽源、德昌、會理、會東、寧南、普格、布拖、金陽、昭覺、喜德、冕寧、越西、甘洛、美姑、雷波

    (注:重點區域中地區、縣市區名稱及范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1》確定)

     
    [ 文章搜索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14videosex性欧美成人| japanese国产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直播| 曰本女人一级毛片看一级**| 天天干天天拍天天操| 金发美女与黑人巨大交| 午夜视频在线免费| 最近中文字幕mv在线视频www|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免费播放哟哟的网站| 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在线观看黄色一级片|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免费| 俄罗斯激情女同互慰在线| 成人免费淫片在线费观看| 青春草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综合| 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 |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最新| 麻豆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国产精品午夜爆乳美女|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 |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国产1区2区3区在线观看| 免费黄色软件下载| 最近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成人影片麻豆国产影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 99久久99久久免费精品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