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寫及審查要點
序號 |
勘察要點 |
基本要求 |
執 行 規 范 條 文 |
1 |
報告形式 |
報告簽章是否齊全有效、標題與內容是否相符,所附試 驗及分析報告是否一致,簽章是否齊全有效; |
CECS99:98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標準 《建設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 |
2 |
勘察報告 應包括的 主要內容 |
任務、目的、執行規范、工程量、巖土分層描述、水 位及腐蝕性評價、地震效應、巖土力學數據及評價、 場地穩定性及不良地質作用、基礎選型及持力層、平 面圖剖面圖柱狀圖等圖表,分析測試數據 |
GB50021-2001(2009版)規范第14.3.3條強條和4.1.11條強條 |
3 |
勘察報告 前言部分 |
1.場地和鉆孔有坐標定位、標高 |
GB50021-2001規范第4.1.11-1條 強條 |
2.建筑物性質、結構特點、規模、荷載、基礎形式、埋深 |
|||
3.高層建筑的巖±工程勘察等級 |
JGJ72-2004高規第3.0.1條; |
||
4 |
勘察布置 |
1.高層建筑布點數量單棟不少于4個,密集高樓群 至少一個控制性勘探點; |
GB50021-2001規范第4.1.17條強條 |
2.高層建筑平面為矩形時按雙排布點,不規則時在凸 出角點和凹入陰角布點,層數荷載體型變異較大處 布點,甲級勘察高層中心或電梯井核心筒布點 |
JGJ72-2004高層勘規第4.1.2條
|
||
3.一般詳細勘察點距,淺基礎按復雜、中等、簡單 為10-15,15-30,30-50米距三個等級要求 |
GB50021-2001規范第4.1.15條
|
||
4.布點方式按建筑物周邊和角點,無特殊要求可按建 筑物范圍布點 |
GB50021-2001規范第4.1.16條;
|
||
5樁基礎勘察點距:端承樁12-24米;摩擦樁20-30米; |
GB50021-2001規范第4.9.2條 |
||
6.基坑工程的勘察布點:基坑范圍布點及基坑邊界外 超出基坑深度2-3倍范圍要求布點 |
GB50021-2001規范第4.8.3條 |
||
5 |
勘探孔深度 |
1.條形基礎孔深不小于3d,獨立柱基不小于1.5d, 一般不小于5米。 2.對高樓群和變形計算的地基,孔深超過計算深度 3.對有抗浮抗拔設計時應滿足抗拔承載力要求 |
GB50021-2001規范第4.1.18條強條 |
4.樁基工程勘探孔深:樁長以下3-5d,且不小于3 米,對大直徑樁不得小于5米;對嵌巖樁應鉆入嵌巖 面以下3-5d. 花崗巖地區高層建筑嵌巖樁的一般孔應進入微鳳化巖 3-5米,控制性孔應入微風化巖5-8米 |
GB50021-2001規范4.9.4條
|
||
JGJ72-2004高層勘規4.2.3條; |
|||
5.基坑工程勘察深度為開挖深度2-3倍 |
GB50021-2001規范第4.8.3條 |
||
6. |
取巖土樣 與 測試試驗 |
1主要土層取±樣試驗或標貫數量不少于6件(組) |
GB50021-2001規劃第4.1.20-2條 |
2.取土樣或原位測試的勘探點數甲級建筑每棟不少于 3個 |
GB50021-2001規劃第4.1.20-2條 |
||
1.高層建筑對樁基勘探深度范圍內的每一主要土層取 土樣試驗或原位標貫不少于6件組,嵌巖樁樁端持 力層巖石抗壓試驗不少于6組; |
JGJ72-2004高層勘規第4.2.5條
|
||
2.高層基坑巖土取樣試驗和原位測試數量每一主要巖 土層不少于6組(個). |
JGJ72-2004高層勘規第4.4.7條
|
||
3對花崗巖殘積±應測定其細粒土的天然含水量\液限 和塑限 |
GB50021-2001規范第6.9.4條 |
||
6 |
取巖土樣 與 測試試驗 |
4.樁端持力層為基巖,應取巖樣作飽和抗壓強度試驗 |
GB50021-2001規范第4.9.5-3條 |
5.土工試驗、水質分析及巖石抗壓強度試驗報告單應 有CMA計量認證印 |
計量法規 |
||
7. |
巖土分層 與定名 |
1.在地基主要受力層內,對厚度大于0.50m的夾層或 透鏡體應取土樣或原位測試 |
GB50021-2001規范第4.1.20-3條強條 |
2.巖土的定名應符合規范規定 |
GB50021-2001規范第3.3.1-3.3.11條 |
||
8. |
地下水及 腐蝕性 評價 |
1.測定穩定水位及確定變化幅度、評價水對建材腐蝕性 |
GB50021-2001規范第4.1.11-6\8強條 |
2.每個場地不應少于2件水樣,對建筑群不宜少于3件 |
GB50021-2001規范第12.1.2條 |
||
3.從環境類型評價水對混凝土結構的腐蝕性 |
GB50021-2001規范第12.2.1條 |
||
4.從滲透性方面評價水對混凝土結構的腐蝕性 |
GB50021-2001規范第12.2.2條 |
||
5.兩種評價等級不同時,綜合評價水對混凝土腐蝕性 |
GB50021-2001規范第12.2.3條 |
||
6.評價水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的腐蝕性 |
GB50021-2001規范第12.2.4條 |
||
7.評價水對鋼結構的腐蝕性 |
GB50021-2001規范第12.2.5條 |
||
9. |
地震效應及 抗震設防 |
1.設防烈度按東建(04)32號文件規定,(6度/7度 過度區要注村名作判別依據) |
GB50011-2001規笵第1.0.4強條 |
1.劃分場地類別 |
GB50021-2001規范第5.7.2條強條. |
||
2.劃分抗震有利、不利地段或危險地段 |
|||
3.按等效剪切波速和覆蓋層厚度劃場地類別 |
GB50011-2001規范第4.1.6條強條 |
||
4.劃分有利、不利或危險地段 |
GB50011-2001規范第4.1.1條 |
||
5未提供或錯提供設計特征周期值,是強條 |
GB50011-2001規范第5.1.4條強條 |
||
6.7度區對飽和砂土粉土進行液化判別 |
GB50021-2001規范第5.7.10條強條 |
||
7.對砂土粉土液化判別須有具體資料,即判別液化的 孔號、層位、深度、標貫臨界值和實擊值對比,液 化指數和液化等級等 |
GB50011-2001規范第4.3.4和4.3.5條
|
||
8.液化判別時每層砂土判別的孔數不得少于6個 |
GB50021-2001規范第5.7.9條 |
||
9.超過10層的擬建建筑物場地應實測等效前切波 |
GB50011-2001規范第4.1.3條。 |
||
10.未提供或錯誤提供地震加速度 |
GB50011-2001規范第3.2.2條。 |
||
10 |
樁基礎 |
1.查明巖土工程特性,評價成樁可能性和對環境影響 |
GB50021-2001規范第4.9.1條強條. |
2.端承樁勘探孔距12-24m,預制樁勘探孔距20-35m |
GB50021-2001規范第4.9.2-1、2條 |
||
3.勘探深度不小于樁端以下3m |
GB50021-2001規范第4.9.4-1條 |
||
4.基巖作樁端持力層時應作巖石天然抗壓強度試驗 |
GB50021-2001規范第4.9.5-3條 |
||
5.高層建筑嵌巖樁樁端層巖層抗壓強度試驗不少6組 |
JGJ72-2004高層勘規第4.2.5-2條 |
||
6.高層建筑樁基勘探深度內每一土層取樣或標貫6組 |
JGJ72-2004高層勘規第4.2.5-1條 |
||
7.當場地有飽和軟土和松散砂土時須提供負摩阻系數 及減少負摩阻力措施建議 |
GB50021-2001規范第4.9.8-3條
|
||
11 |
基坑工程 |
1.勘探深度應達基坑開挖深度的2-3倍,勘探范圍應 延伸至基坑邊界外2-3倍基坑深度的距離。 |
GB50021-2001規范第4.8.3條
|
2.查明巖土分布,分層提供支護所需抗剪強度指標 |
GB50021-2001規范第4.8.4條 |
||
3.環境狀況調查,鄰近建筑物和地下設施現狀、結構 特點及對開挖變形的承受能力。 |
GB50021-2001規范第4.8.7條
|
||
4.支護建議 |
GB50021-2001規范第4.8.9條 |
||
5.防水降水措施,降水對周邊建筑影響,環境保護與 監測 |
GB50021-2001規范第4.8.10-11條
|
||
6.地下室抗浮設計水位 |
GB50021-2001規范第4.1.13條 |
||
12 |
圖件 |
1.報告首頁單位公章出圖章,法人代表(負責人)技 術負責人和責任人簽章齊全,內頁制圖人審核人簽章 |
建設部建質﹝2003﹞144號《建設工程 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第2.0.9條 |
2.平面圖有坐標,建筑物邊線及名稱編號,尺寸等
|
CECS99:98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標準 第5.3.1條 |
||
3.平面圖-剖面圖-柱狀圖內容齊全統一,表格齊全, 并與文字相符
|
CECS99:98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標準 |
||
13 |
分析與 測試 |
1.各類土的分類指標和物理性質指標
|
GB50021-2001規范第11.2.1條 |
14 |
數理統計 |
1、樣本數量要滿足數理統計的要求。巖、土樣應不少于6 組有效數據。 2、水樣及土的腐蝕性樣不少于兩個。 |
GB50021-2001規范第12.1.2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