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實踐的思考
天津泰達園林建設有限公司 孫 綱
摘 要:本文通過對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實踐,分析了在當前建筑市場環境中,專業化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生存、發展的條件和困難,以及如何適應市場需求,練好內功,強化專業化管理團隊綜合素質,提高市場準入標準規避惡性競爭的看法,提出只有適應市場需求,提高專業化管理水平和綜合實力,才能取得建筑市場的認可,達到建設工程項目專業化管理方式改革的目的
關鍵詞:環境;需求;素質
一、市場環境:
建設部2004年頒布的《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試行辦法》指出:從事工程項目管理的企業能為工程項目業主提供全過程或分階段的全方位專業化管理和服務,能有效提高工程建設科學管理水平、投資效益和合理利用建設工程資源。同時,也是建筑市場的需求,與國際建筑市場接軌的需求,和建筑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將建設工程項目全過程專業化管理模式引入建筑市場是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
此舉在監理行業引起較大反響,形成一定的沖擊,回顧工程監理自1988年開始在八市二部試點至1996年經歷八年才開始轉入發展階段,社會對建設工程實施監理管理模式逐漸有了認識。尤其是1998年頒布的《建筑法》規定了“國家推行建筑工程監理制度”明確了工程監理在建設工程中的法律地位,國家為提高建設工程監理水平,規范建設工程監理行為,又于2000年推出了《建設工程監理規范》這前后經歷了12年的歷程,現在工程監理本應名正言順地作為建設工程的法定參建方履行其責任和義務,但如今的現實是由于監理與建設方有合同關系,受到建設方委托,因此監理的工作范圍和權限必然受到建設方的約束,無法(尤其是對開發商)全面執行監理制度,貫徹監理原則,至使監理的業務范圍局限在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甚至只能充當建設方的監工,承包方的質檢員,和按照建設單位的意向行使驗收簽字工作,為工程驗收的合法性作“貢獻”。所以,為了深化我國工程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改革,建設部于2003年頒布了《培育發展專業化的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指出“對依法必須實行監理的工程項目,具有相應監理資質的工程項目管理企業受業主委托進行項目管理,業主可不再另行委托工程監理。該工程項目管理企業依法行使監理權利,承擔監理責任”為了培育工程項目管理企業,促進建設工程項目專業化管理的發展、規范項目管理行為、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建設部于2004年頒布了《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試行辦法》至今才經歷六年,實屬新生事物的初級階段,還沒有得到建筑市場的廣泛認可,當前建設項目參建各方更不清楚,專業化工程項目管理的內涵和實質,理不清工程項目管理機構與業主兩者之間的管理權限,分不清工程項目管理機構與工程項目監理機構職責區別。專業化項目管理機構面對有工程項目三控三管一協調職責和工程驗收簽認權的監理機構和掌握投資決策權的業主,如何發揮專業化管理能力,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課題。再加上我國建筑行業有史以來,業主直接實施工程項目管理的貫性,至使承包方,監理方都愿意與擁有決策權的業主直接對話,因為這樣解決問題直接快捷,并容易向非專業的業主轉移風險,而一些業主習慣于自己直接管理,認為這樣更便于行使業主權力,落實領導者的意圖。另外目前建筑市場普遍認知工程項目成果的實現;主要是投入靠業主,效果靠設計,實體靠施工,資料靠監理。因此專業化項目管理企業必須靠自身的專業化實力沖破阻力,克服習慣勢力的束縛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
二、市場需求是根本
工程建設專業化管理企業只有首先適應市場環境才能生存,只有靠自身實實在在的專業實力才能創造出和諧的管理環境,才能在實踐中不斷展現存在的價值。為市場所接受、為市場所認可。
需求是存在的基礎,分為主動需求和被動需求。主動需求是我們期盼的,當前主要來自政府投資工程、外資或合資工程,這些工程項目只要項目管理企業專業化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質高于參建方,就一定能運籌帷幄、名利雙收。
被動需求是我們力爭的,只有首先接受我們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產生了需求欲望我們才能介入,絕不能強求,更不能硬性介入,硬性介入就是失敗的開始。這些業主有不同的素質,不同的心態,不同的特征,但是他們都是客戶,因此他們的共同點是:只想聽到最好的反響,看到最好的效果,得到最好的成果。不想聽到對某些事情的抱怨,不想得到違背初衷的結果。力爭介入的力度越大,則上述現象在管理全過程中反映的越激烈。這就是市場優勝劣汰的殘酷現實,也是專業化管理企業必須高起步求生存,保成功率求發展的需求。
三、綜合素質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項目管理企業的綜合素質要與市場需求相匹配,要具備建設工程全過程管理的專業化水平和能力,首先要將企業的專業人才配置,專業技術儲備,專業管理機制等企業根基做強。作為工程項目管理機構,要代表、協助業主管理參建各方,你要首先具備不低于業主和被管理人的建筑技術專業水平,業務知識和管理才能,你要對一些主要的專業技術問題有一定的主見,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有一定的應對能力。工程項目管理公司的綜合素質起碼要與被管理者對上口,接上茬,說上話,能讓人家認可、接受工程項目管理公司的管理,在實際工作中,以正確的管理讓被管理者從心里服從你。建筑市場有“服從設計,尊重監理”的要求,施工單位是工程項目建設的主角,唯獨工程項目管理機構,只有靠自身的專業化技術管理實力,才能有對工程建設管理的話語權,才能在建筑市場中站穩腳跟。
因此,工程項目專業化管理模式的初始階段就要將監理行業因惡性競爭造成的惡果引以為戒,提高企業準入標準,只有積聚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才能實現專業化管理的宗旨。只有一群具有真才實學的專業人才,才能實現專業化管理事業的良性發展。市場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由于項目管理在我國主要是經過施工階段工程監理模式的進化和擴展形成的,因此有開展監理業務基礎,精通監理制度的企業具備了項目管理行業的部分基本素質,在施工階段他們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和實踐經歷,既擅長施工技術又擅長監理程序。但是專業化項目管理企業的綜合素質一定要高于監理企業的綜合素質,否則,論建筑技術你不如施工單位的水平,論施工階段的管理你不如監理明白,論統籌管理你不如業主的能力,你對工程項目的管理工作肯定無法開展,就會導致干一個砸一個。尤其是項目經理的綜合素質就是企業的窗口,一定要過硬,首先要有“德”要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只有“厚德載物”的項目經理才能成為業主的主心骨,工程項目的管理軸心,才有管理者真正的話語權、控制權和執行能力,必然將工程項目管理越做越強。
四、問題及對策
工程監理制度剛形成時,處于無所適從的尷尬境地,因為是“受工程項目建設單位委托”就與委托方形成雇傭關系,拿人錢財,為人消災,監理就要為雇主服務,因此“對工程建設實施專業化監督管理”中的監督作用只能針對承包方,更不可能做到“公正、獨立、自主地開展監理工作,維護建設單位和承包單位的合法權益”這些全是無法做到的空話。尤其是現在業主的固定成份主要是開發商,他們建房為賣房,租房,不是自己使用,而是商品,開發商以追求經濟收益最大化為目的,其出發點是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多的產出,所以他們最關心的是投資收益和市場份額,對工程質量只求得過且過和表面觀感,作為受雇于開發商的監理,在這種市場環境中,只能根據開發商的意志為應付工程質量驗收集整理資料簽字、蓋章。協助開發商辦理施工許可證,質量監督備案,工程竣工驗收,最后取得售房許可證的目的。開發商迫于政府市場監管職能的制約才肯出資委托監理的。為降低施工成本不惜弱化對承包商的管理和質量責任要求,對承包商的質量自控“三檢制”和“工序交接制”等措施放任自流。從而降低了施工管理人員和一線工人的素質,由監理負責工程項目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隨著監理的巡視、見證、平行檢驗越來越深入和擴充的旁站替代了承包商質檢員,施工員、技術員的責任,以及對農民工上崗培訓的責任,監理成為承包商徹頭徹尾的監工,又由于承包商是開發商選定的因此工程質量控制的落實力度,都要符合開發商甚至承包商的意愿。
當前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現狀就是,只要有監理旁站的工序,施工單位的管理人員就解放了,由旁站監理變為死盯,施工方放棄了多年來的質量管理“三檢制”和“工序交接制”,形成了監理簽字認可,驗收一次到位。形成了監理看見或發現了問題就改,否則就不改。施工單位的質量管理體系在利益的驅使 下形同虛設。又由于當前監理行業的惡性競爭及與開發商的雇用關系使其素質不斷下降,其監理地位很難做到公開、獨立、和自主。如今建筑市場的一線工人都是流動性很大,不分技術等級的農民工,若再遇上見利忘義的開發商,想用靠低價競爭拿到業務的監理來承擔工程質量責任,到頭來工程質量能否真正得到保證就很難說了。因此筆者認為要保障建設工程的質量,應依據業主的不同,引入不同的工程項目管理模式:
(一)開發商屬建筑市場中長期固定的業主,都擁有較完善的工程項目管理體系,有全過程管理工程建設的能力不需要委托項目管理機構,但由于利益的驅使他們天生缺失工程質量責任感,因此在工程實施階段要介入獨立的第三方,同時按《建筑法》監督承包商和開發商的質量行為是非常必要的。這要從加強政府的市場監管職能著手,由開發商委托監理的方式改為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委托公開招標選擇監理企業,其費用由開發商按照國家規范監理取費標準,一次性存入銀行專用賬戶,專款專用,使用和劃撥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監督。監理工作對招標方負責,監理業務才能有望實現“公正、獨立、自主地開展監理工作,維護建設單位和承包單位的合法權益”的宗旨,才能從根本上保障承包商的質量體系和質量責任落到實處,保障監理對工程實施階段的質量控制,檢查、驗收責任落到實處。
(二)其他不以建筑成品盈利為目標的業主,一般都沒有專業化的工程項目管理能力,由于他們做為建筑產品名符其實的全壽命業主,因此建筑工程質量是他們的追求的主要目標,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專業管理能力有限,最適合采用全過程工程項目管理,由于建筑市場的不規范和惡性競爭使得目前監理機構的三控三管一協調職能不到認可,一些監理企業沒有工程項目全過程專業化管理的能力,所以培育發展建設工程項目專業化管理企業,可在具有相應監理資質的、項目管理企業中升華一些項目管理公司來承擔工程項目全過程(或分階段)的管理,達到建筑市場合理配置社會資源,規范建筑市場行為,形成與國際市場接軌,合理有效的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機制。對建筑市場進一步規范、工程質量進一步得到提高,無疑是一個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