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施工人員來說,一部分人是從學校科班出身,大學讀的就是這個專業,這些人可能吸收起來更快,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的施工管理人員,完全是從外行轉進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多的是依靠以往的經驗來作為工作的支撐,理論知識相對單薄是施工人員的主要通病。就目前的市場環境來說,對施工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再加上基坑工程屬于高危行業,現場的控制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禍,而細微的隱患又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進行補救和避免。工程例會、現場扯皮、事故的處理等等,都對施工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你必須在例會上圍繞安全性對總包和業主提出要求,針對一些爭議的情況,我們的管理人員又必須會站在專業的立場上進行解釋、以推卸責任。基坑支護工程的施工本來就定位為專業分包,作為專業分包,我們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無論是管理、技術還是造價等,都必須能夠做到心中有數!
鑒于此,作為基坑工程這一專業分包來說,很多地方的發包模式為設計施工一體化方式,以更好地控制風險和造價。這種模式不單單理解為某一個項目的設計和施工均由一家公司完成,也即常規的帶方案報價模式,同樣地,對其他非我們設計的項目,如果我們的施工人員具備一定的設計素養,也可以在方案交底、現場施工、事故處理方面提出自己的合理化方案,也會受到總包或業主的青睞和好評。而我們設計人員在設計一個基坑時,也要站在施工的角度,甚至是站在總包場布的角度,拿出一個合理、可行的方案。對于基坑的設計與施工,原本就是一家,后來由于社會分工更加的專業,基坑工程的規模和風險日趨加大,使得目前在中國都是要求設計歸設計、施工歸施工,分別歸口管理。但要想把基坑工程融會貫通,我們需要學習的知識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像勘察、設計方案、現場施工組織、具體施工方案、設備選型、用電量、各工藝的效率和單價、突發情況處理、工程聯系單的作用和時機、監測數據的合理利用和解讀等等。中國巖土網論壇的評論員和會員,主要還是集中在各大高校、科研機構或設計院吧? 是否會有像中化巖土這樣大規模的施工企業參與其中? 其實通過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來進行反思、改進和提高,正是這個行業的核心所在。設計人員希望施工人員能夠說幾句真話出來,而施工人員又希望設計人員的交底能夠更加到位,這當中的紐帶完全可以網上平臺來解決?
此課題本人醞釀已久,由于工作量比較大,為了在網上獲取些信心和鼓勵,特拋此話題出來。如大家都較為感興趣,后面會陸續針對每種工藝的設計與施工進行展開,這種展開肯定符合目前國內的市場行情,具有很大的真實性,不會是規范、教材或定額中的不便操作的‘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