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檢測原料
在建設時期,為了保證澆筑的品質,就要在原料進廠之前的時候對其積極的檢查,要確保其合乎相關的建設工藝規定。其原料很多,像是水泥和石子等。針對水泥來講,在進入建設場地之前的時候就要對其標號和生產時間等等要素積極的分析和比對。而且進行抽檢工作,明確其性能要素。在建設圖上對相關的物質進行產地備注,確保和設計圖一致。換句話講,所有的進入到場地之中的物質,都要在檢測后才能用。并做好樣本記錄和實驗室合成實驗,代成品狀態抗壓合格之后才可以進行工程整體澆筑。
1.2 關于拌合活動
當開展拌合活動的時候,要掌控好配比,要確保添加劑的品質優秀,要保證配比的指數是合理的,要想降低氣體的凝結性就要掌控好它的拌合以及澆筑工作的用時。針對不一樣的類型和不一樣的強度的水泥要分開用。如果碰到陰雨天或是含水性發生了顯著改變的時候,就要強化對含水性相關的測試活動,而且積極的調節水等的用量。所以,要確保煤灰的品質優秀,要強化檢測和管控的力度,開展好試配活動,然后結合具體的結局選取合適的添加量。而且,要掌控好添加物質的含量,要將失誤控制在五個百分點之下。還要確保拌合勻稱,把添加劑合理的放到拌合材料之中,進而防止由于部分區域太多而導致的不利現象,保證煤質勻稱,進而對于再次的水化更有意義。
2 高層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
2.1 高層建筑的裂縫預防與控制。由于高層建筑的混凝土施工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在建筑工程項目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建筑裂縫現象,給建筑物帶來了很大的質量隱患。裂縫產生一般是因為在施工過程中受到自然環境、氣候因素、施工技術、人為因素等的影響,導致混凝土出現一定的質量差異,從而產生混凝土結構裂縫。據混凝土結構的調查顯示,高層建筑的混凝土裂縫在建筑工程質量隱患中約占4/5,而其他部位結構的裂縫則僅占1/5。因此在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應當加強混凝土的質量控制。根據外部自然環境、天氣狀況、混凝土施工特點來控制裂縫現象,使混凝土達到質量標準。在混凝土施工中,往往是通過現場監管工作來加強裂縫控制,但這種做法并不能起到預防的作用,常常是在裂縫已經出現后,才采取補救措施,施工質量得不到保障。因此在高層建筑的混凝土施工中,施工人員應當針對高層建筑混凝土施工特點,運用有效的工藝措施來確保混凝土的韌性及強度,加強對裂縫的預防,從而有效地控制裂縫隱患的產生,使高層建筑的整體效果與內部質量都達到較高水平。
2.2 高層建筑混凝土施工工藝要求。①由于高層建筑的結構比其他建筑較復雜,因此其需要較深厚的地基基礎,以確保足夠的承載力。這使得高層建筑對混凝土質量的要求更高,同時,由于高層建筑施工中,所需的混凝土較多,在建筑施工中,應采用預拌泵送混凝土。②對于高層建筑梁柱節點的混凝土澆筑,由于這些部位對混凝土強度及施工工藝的要求與其他部位有所不同,應當與有關單位具體協商后再進行。③在進行高層建筑混凝土施工時,要嚴格按照相關規范,來進行施工縫留置與澆筑工作。
3 混凝土施工控制
3.1 嚴格把關混凝土施工材料。混凝土的抗滲等級、強度等級等要符合施工規范。按照不同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由專門的試驗室對泵送混凝土進行配比。應用摻合料、外加劑配料等,通過不斷調整,改善預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減少混凝土坍落度損失,確保泵送效果。混凝土配比過程中,要注意控制砂率,砂率高能夠提高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但是如果砂率過大,當水泥漿不足以包裹骨料表面時,則粘聚性反而下降,從而增加混凝土表面的裂紋。施工人員應對混凝土的配合比進行檢查,在施工過程中不可隨意改變配合比。
3.2 嚴格執行混凝土養護。對于高層建筑大體積的混凝土澆筑量,應當建立完善的養護方案。要對混凝土的養護有足夠的重視,從混凝土開始養護至養護結束,由專人負責。養護方案的建立要綜合人員、覆蓋、晝夜溫差、水源等方面的因素,加強養護期的監督與管理,重視關鍵細節。養護期間,記錄混凝土養護措施及現場養護的情況,及時發現養護過程中的問題,保證混凝土養護順利完成。
4 高層建筑混凝土施工工藝
4.1 為了防止出現混凝土傾斜或堆積的現象,澆筑混凝土時,應盡量確保一次澆筑到位。嚴格控制下料斗的操作,逐漸推動料斗,控制出料量,從而形成混凝土的帶狀澆筑。
4.2 盡可能避免混凝土斜層澆筑、大塊澆筑,因為這樣容易導致混凝土分離,特別是在新拌混凝土缺乏黏聚性時,更容易出現離析現象。對每次澆筑的厚度進行限制,宜采取分薄層澆筑的方法,通常情況下每次混凝土澆筑厚度應小于30cm,這樣可避免因頂層混凝土過重造成底層空氣不能逸出,而遺留在混凝土內部的空氣常常導致振搗不全,,使混凝土的表面出現缺陷。
4.3 盡量快速地澆筑混凝土,一般情況下,混凝土的澆筑速度約為15m3/h,澆筑速度應當與振搗速度協調,保持均衡。
4.4 降低入模溫度。要嚴格地控制混凝土入模的溫度,溫度不應大于32℃。必要時可添加制冷機組或采用加冰塊的方式達到降溫目的,確保混凝土入模時,能在標準溫度范圍內進行,同時,也要嚴格控制澆筑混凝土完畢后的內外溫差,溫差不應大于25℃。
4.5 混凝土振搗。振搗方法要正確,在混凝土的振搗過程中應注意振搗時間與振搗范圍,防止過振、漏振,確保所有部位的混凝土都能得到充分振搗,振搗時間也不宜太長,以免影響到混凝土固化。為了減少混凝土表面的氣泡,可采用二次振搗的方法,在澆筑混凝土時進行第1次振搗,在混凝土靜置一定的時間后再進行振搗。控制振搗棒插進下一層混凝土的深度,確保插入深度在5~10cm之間;嚴格控制振搗時間,直至混凝土表面沒有氣泡泛出為止,振搗時間約為5~10分鐘。
4.6 混凝土養護。為避免混凝土表面由于失水出現裂縫現象,影響其耐久性及外觀效果,應做好混凝土早期固化的養護,加強混凝土的保濕保溫。在混凝土初凝后,采用塑料薄膜嚴密覆蓋其表面,從而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良好的保溫層,保持較高溫度[5]。在夏季施工時,混凝土表面受水化熱與氣溫的共同影響,水分散發速度較快,為了避免表面出現裂縫等現象,應當采取有效的保濕養護措施。對混凝土進行噴水保濕養護,應不少于14天。
5 結束語
混凝土施工對高層建筑的實用性和穩定性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高層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必須按照技術規范和質量要求進行操作。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強對混凝土澆筑、振搗、養護等施工工藝的管理,盡可能減少混凝結構的收縮應力與熱應力帶來的影響,保證高層建筑混凝土構件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文娟.混凝土在高層建筑結構中施工技術與工程管理[J].門窗.2013,(01).
[2] 江平.淺析高層建筑中混凝土的施工技術[J].價值工程.2010,(12).
[3] 何永添.淺析高層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術[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3).
[4] 方敬浩.高層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1,(21).
[5] 汪惠軍,駱勇忠,王鐵林.試論建筑工程施工中現場混凝土的控制技術[J].經營管理者,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