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國際建筑展總經理烏利·希爾韋格對本報記者介紹,本次建筑展不僅是民眾學習城市發展經驗的平臺,而且漢堡通過舉辦建筑展實施社區改造,讓原先經濟社會環境落后的部分易北河地區舊貌換新顏。
展覽中,一些“應對城市能源需求出路”的展示項目令記者印象深刻。
能源碉堡:二戰中它曾被用作防御盟軍轟炸的高射炮臺,頂部厚4米,外墻厚3米,內部可容納兩萬人避難。由于拆除工程浩大,一直被廢棄。如今它頂部和南墻鋪上了總面積3000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和太陽能熱水器,內部設立了分別以木屑和沼氣為燃料的兩套熱電聯產系統,附近工廠產生的廢氣也被引過來加熱巨型水塔。建成后,它能滿足周邊3000戶家庭的供暖和1000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海藻墻:這是世界上第一座使用海藻養殖箱作為外墻的未來式建筑。水箱里的微海藻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甲烷氣,氣體從底部汩汩冒升,清洗箱體的綠色結晶體也隨著上浮,宛如活的屏風。這些甲烷氣接著被用于房屋的供暖和發電需求。海藻墻設計者馬丁·克納說,海藻產生甲烷的效率是傳統植物的5倍,目前這棟建筑用來發電的光能轉化效率達10%,光熱轉化效率則達38%。
漂浮屋:這座鋼筋混凝土建筑外形模擬集裝箱,建在巨大的浮臺之上,隨著易北河的潮汐起伏。這種設計為洪災多發地區的建筑提供新思路,而且潮汐水面的熱量成為整棟建筑的供暖來源。屋頂太陽能電池板則滿足了其余供暖和用電需求。
漢堡國際建筑展新聞發言人雷納爾·穆勒表示,建筑展在經濟落后的威廉姆斯堡區共推出了12套體現可再生能源概念的“商品房”,有的使用預制板建造,室內空間可在數小時內自由變換,比如從一室一廳變成三室一廳;有的冠名“木立方”,建筑材料全為木制;有的外墻會吸收熱量變換顏色;還有的四面透明,充分利用陽光家庭辦公。這些房屋售價高于市價,但非常受歡迎。特別是由四個復式公寓組成的“向日葵屋”,建材均為木結構,陽臺遮簾覆蓋了薄膜太陽能電池,并能隨著陽光變化而轉動,取得最佳轉換效率。窗簾則能吸附光熱,當屋里溫度下降時自動散熱,起到空調的作用。
雷納爾·穆勒說,威廉姆斯堡的失業率和犯罪率至少是漢堡中心市區的兩倍,一半居民靠社會救濟金維持生活。通過建設這種未來式建筑,威廉姆斯堡的吸引力增強,整體房價得到提升,有助于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