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由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重慶大學、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重慶照明學會主辦,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重慶市沙坪壩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金融街重慶裕隆實業有限公司、重慶大學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本科生院、重慶大學建筑學部、重慶大學建筑科普教育基地共同承辦的重慶市大學生科普建造大賽暨第11屆重慶大學建造季在磁器口后街順利舉行。從2013年至今,“重慶大學建造季”系列活動已成功舉辦了十一屆大型實體建造大賽,此次建造活動以“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發展導向為主題,探索可移植于城市及鄉村微空間的建筑小品的實用性和落地性。重慶各大高校建筑學子為廣大市民與游客帶來了一場發展與藝術結合的視覺與空間體驗饕餮盛宴。


【插入圖片1】建造季合照
本次建造大賽邀請了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重慶交通大學、陸軍勤務學院、重慶工商大學、重慶科技大學、重慶城市科技學院、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重慶工商職業學院、重慶建筑科技職業學院共計10所高校35個代表隊350余名學生參加,用木材進行1:1的實體建造。
4月27日上午8時30分,建造大賽開幕式在磁器口后街吊腳樓廣場舉行,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副院長、重慶照明學會理事長翁季擔任本次開幕式主持人,重慶市沙坪壩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李海、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副部長穆濤、重慶大學校長助理李英民、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書記李和平、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院長杜春蘭、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副理事長鄭周練、重慶大學本科生院院長劉猛、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副書記葛毛毛、副院長馮馳、金融街重慶裕隆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兵以及各高校領導、教師代表和參賽隊伍出席開幕式。
【插入圖片2】翁季主持開幕式
杜春蘭、鄭周練分別致辭,杜春蘭熱烈歡迎兄弟院校、各領導和老師及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并介紹了建造活動在“建筑設計基礎”教學中的重要性。鄭周練代表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指出該活動對社會公眾參與的實踐意義,并對各單位致以誠摯的感謝。翁季代表重慶照明學會 預祝各參賽隊伍的木構作品能夠在白天與夜晚圓滿呈現效果。李英民宣布本次科普建造大賽正式開幕。
【插入圖片3】杜春蘭致辭
【插入圖片4】鄭周練致辭
參會嘉賓向35支代表隊頒發施工許可證后,所有參賽小組即刻投入到了緊張的搭建工作中。
【插入圖片5】頒發施工許可證
在搭建現場,各參賽小組組織有序、分工明確,有條不紊地進行建造。現場搭建不僅考驗著團隊成員的協同合作能力,還需要團隊能沉著應對突發情況,解決搭建中遇到的結構體系、桿件連接以及具體施工操作等各方面難題,力爭將推敲近一個月的設計方案在比賽現場完美呈現。
【插入圖片6】搭建現場
【插入圖片7】搭建現場
下午5點,建造作品搭建完畢,隨后是專家評審環節,各參賽小組代表向評審專家們詳細介紹了團隊作品設計理念,通過圖紙、視頻等方式直觀展示出方案的推敲過程,并就模型搭建時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思路進行了重點陳述,收獲了評委老師的認可與肯定。
【插入圖片8】專家評審現場
【插入圖片9】專家評審現場
【插入圖片10】作品落地
【插入圖片11】作品落地
伴隨著嘉賓們和參賽隊員的陣陣掌聲,重慶市大學生科普建造大賽在歡快的氣氛中完美落下帷幕;顒蝇F場吸引了許多游客與各木構作品空間體驗互動,35個作品星羅棋布,分布在磁器口后街游客服務中心與鴿子廣場之間,若隱若現,掩映在綠樹叢陰中。游客們拾階而上,漫步其中,時而駐足拍照留念,時而與參賽師生進行交流,并對造型豐富的木構作品贊不絕口。預計本次35個作品將在磁器口后街展出1~2個月,部分優秀作品還將遷移到城市更新和美麗鄉村項目的重要公共空間節點繼續展出。
【插入圖片12】與木構作品空間互動
【插入圖片13】與構筑物互動
【插入圖片14】與構筑物互動
【插入圖片15】夜景下的構筑物
【插入圖片16】夜景下的構筑物
【插入圖片17】夜景下的構筑物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提出“注重素質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有機融合”,明確了“五育”有機融合的時代要求。重慶大學建造季作為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的“空間、材料與建造”教學環節(重慶市課程思政示范課程)之一,完美的契合和體現了“五育融合”的教育改革新趨勢。一方面,參賽隊員通過思考與設計不同主題的建筑小品,實現智與美的融合教育;另一方面,通過在現場感知歷史街區的傳統風貌并身臨其境完成建造,也提升了隊員們對于環境的認知、材料的表達,在感性與理性的碰撞中激發創意靈感,營造建構空間之美;同時,促進了高校間師生教學交流與實踐思考,為城市公共空間更新及美麗鄉村建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