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屆西南地區暖通空調及熱能動力學術年會于2023年3月29日—31日在重慶市召開。本屆年會由重慶市/四川省/云南省/貴州省土木建筑學會暖通空調專業委員會、熱能動力專業委員會、制冷學會空調熱泵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會議邀請來自全國設計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生產企業、專業工程公司的業內人士,約五百余人參會。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設計與綠色建筑發展處處長龔毅處長、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二級巡視員黃坤才、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理事長張四平、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院長楊慶山、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委員會副主任、重慶土木建筑學會暖通專委會原主任、重慶大學李百戰教授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

本屆年會的主題是“提升建筑環境,實現雙碳目標”,重點就室內空氣環境、暖通空調技術和新設備、能源及環境、南方供暖、建筑防排煙、高效機房、低碳能源應用、計算機輔助工程方案優化與分析、系統監測與控制、系統能效檢測與評價、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進行研討交流,分享先進設計理念及應用成果。為大家呈現了一屆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行業學術盛會。
年會開幕式由中機中聯工程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生態能源公司副總經理吳蔚蘭主持。

中機中聯工程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生態能源公司副總經理 吳蔚蘭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設計與綠色建筑發展處處長 龔毅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二級巡視員 黃坤才

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理事長 張四平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院長 楊慶山

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委員會副主任、重慶土木建筑學會暖通專委會原主任、重慶大學教授 李百戰
3月30日上午的會議,由云南學會代表、云南省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霄、昆明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肖云峰共同主持。
全國高校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原),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付祥釗率先發言。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全國各地、各部門都在緊鑼密鼓積極行動。對此,付教授以《建筑雙碳冷熱源工程規劃探討》為主題作報告,介紹了國家雙碳目標下,建筑雙碳冷熱源工程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與之相關的建筑環境營造氣候規劃、城市季節、建筑時段。嘗試建筑冷熱源工程規劃分析方法-氣候適應性分析、社會適應性分析、環境友好性分析。
貴州新基石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暖通及醫療氣體事業部主任工程師李偉在《關于傳染病醫院壓差控制及通風能耗問題的探討》報告中指出。在傳染病醫院項目的實際運營過程中,院方反饋各分區房間壓差控制精度不夠及空調系統使用能耗較高的問題較為突出。針對以上問題,公司結合眾多傳染病醫院設計的經驗及查閱相關資料,設置智能適應新排風調節變風量模塊,可以解決房間在壓差控制上的問題,保證功能房間的壓力梯度。在傳染病醫院的功能布局中,有較多的無外窗房間,此類房間需要設置分區集中通風系統,排風量較大,在設計中采用排風顯熱回收系統,可以減少新風系統使用能耗。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楊玲作題為《協同優化構建高效機房》的匯報。報告提出采用協同優化的方法,系統整體節能為目標的“高效機房”構建思路。針對項目的具體用能特征,以某能源站作為實際案例,由全年的時間維度,從源側、輸配、管網、控制策略等方面分析提升能效的措施。
3月30日下午的會議,由貴州學會代表,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設備所所長蘇鷹,貴州大學副教授毛瑞勇共同主持。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暖通總工程師戎向陽作《雙碳背景對建筑設計的影響》報告。建筑設計是整個建筑行業的頭部企業,對建筑領域實現雙碳目標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分析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其對實現雙碳目標的影響和降低建筑運行碳排放的途徑,探討雙碳目標下對建筑設計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對建筑節能技術和建筑能源系統構建等方面所產生的影響。
東南大學梁彩華教授作《雙碳目標下的新型建筑冷熱綜合能源技術與解決方案》報告。在雙碳背景下,針對既有建筑冷熱綜合能源技術存在的不足和瓶頸,介紹了團隊近十余年來在科技支撐計劃和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支持下,發展出的一種新型高效的基于熱源塔熱泵的建筑冷熱綜合能源技術。并重點介紹了熱源塔熱泵的關鍵技術突破及其適用性與經濟性,分享了基于熱源塔熱泵所構建的建筑冷熱綜合能源系統的解決方案及其實際運行項目。
重慶大學丁勇教授作《綠色建筑的空氣環境健康性能要素分析》報告。針對綠色建筑中的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提高創新5個方面的性能要求,圍繞綠色建筑中對空氣環境健康性能的相關規范,從技術要求,技術策略,技術重點等幾方面介紹如何保障綠色建筑中實現高質量的空氣環境健康性能。
重慶市設計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郭凱生作《重慶萬達茂冷熱源運行策略及室內熱環境分析》報告。重慶萬達文化旅游城萬達茂地塊項目位于重慶市西永片區。總建筑面積約23萬m2。包含海洋樂園、溫泉水樂園、娛雪樂園和室內商業街4個部分,為文娛型綜合公共建筑。匯報分別從該項目的冷源及輸配系統的變頻能耗計算;冷源系統多機群控的節能運行分析;高大空間氣流組織的計算流體力學應用;水樂園高溫高濕室內環境的防結露控制方法4各方面作簡要介紹。
云南省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楊曄作《CFD技術在溫和地區公共建筑復合通風設計中的應用分析》報告。以云南省玉溪市易門縣(溫和地區A2區)某書店項目為例,結合當地氣候特點,應用CFD技術模擬分析復合通風系統設計過程中的室外風環境及不同自然進風窗設置條件下室內氣流組織,得出該項目最佳設計方案及通風系統運行策略。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筑院暖通分院副院長姚富宏作《成都地鐵18號線壓力波控制及隧道通風系統》報告。城市軌道交通是現代城市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大都市和城市群的發展,各大城市相繼開始規劃建設時速超過120km/h的快速軌道交通線路。因此,許多在列車低速運行時可以忽略的問題,在列車高速時就會變得十分突出。報告以成都18號線為例,結合工程實際,對快速軌道交通隧道壓力波控制技術措施及通風空調系統設計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分析。
云南省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汪順作《某傳染病醫院平疫結合設計中通風系統的配置及運行分析》報告。匯報內容以某新建“平疫結合”傳染病醫院負壓通風系統為研究對象,針對項目所在地溫和地區氣候特點,從設計角度出發,對負壓通風系統“平疫結合”設計要點提出一些問題思考,同時對“平疫結合”不同工況下通風系統運行能耗進行分析,形成一套配置合理、運行節能、在溫和地區具有通用性、廣泛性的工程實施(設計)方案。
歷經第一天各位專家們的拋磚引玉,引發大家很多新思考,與會者滿懷期待地進入第二天的會議。第二天上午的會議由四川學會代表、中建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原)暖通總工程師徐明、四川大學龍恩深教授共同主持。
3月31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學袁艷平教授以題為《新型太陽能光伏光熱技術》主題報告展開了新一天的會議內容。太陽能作為一種易與建筑結合的可再生能源,可有效降低建筑的用電、供熱能耗。研發高效、多功能的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系統符合國家當前“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發展目標。光伏光熱(PV/T)一體化技術可同時實現供電與供熱功能,是太陽能領域發展的新興方向。報告主要從袁教授于近期研發的多種PV/T系統的設計理念、結構和功能,與在座與會者進行了分享探討。
重慶大學陳金華教授作《長江流域居住建筑輻射空調間歇運行問題探討》報告。輻射空調是一種節能、舒適的空調末端。但存在響應慢、夏季供冷量偏小且可能結露的風險。研發適宜長江流域居住建筑供暖空調間歇運行的輻射末端,對推動輻射空調發展,改善長江流域居住環境、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有重要意義。針對輻射空調存在的問題,陳教授結合“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長江流域建筑供暖空調解決方案和相應系統”研究成果,就開展長江流域居住建筑輻射空調間歇運行相關問題同與會者作了深入探討。
貴州鴻巨燃氣熱力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鄧智作《貴州地區燃氣空氣源耦合供能系統的能耗分析和研究》報告。他表示,清潔供暖是當前南方供熱的主要發展方向,作為清潔能源的天然氣具有高效環保穩定等優勢特點。空氣源熱泵則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供熱,燃氣鍋爐相較于空氣源熱泵初投資低,不受氣候影響,但運行使用成本偏高;空氣源熱泵在低溫氣候條件下能效衰減嚴重,節能效果差。燃氣與空氣源在設備性能上可優勢互補,兩者的耦合系統既能日常使用成本,又提升可系統的供應穩定性。
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暖通總工程師鄒秋生作《雙碳目標空調冷能技術應用》報告。介紹了“動態冰蓄冷”系統的工作原理,并以環球時代中心冷凍站為例,詳細闡述該蓄冷系統設計內容及其高效運行策略。同時,針對為實現“雙碳目標”引起的電力供給側供電特性變化和技術需求,分析和展望高效“動態冰蓄冷”這種建筑儲能技術的應用前景。
昆明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王志浩教授作《溫和地區建筑采暖需求與地域適應性策略研究》報告。建筑領域的節能減排對推動我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而因地制宜的建筑供暖是支撐政策目標、解決民生需求、適應地域特色的新課題。王教授通過梳理政策規范,結合溫和地區的地理、氣候和民族性特色,論證了溫和地區冬季采暖的需求現狀。基于節能減排和地域適應性視角,提出了溫和地區建筑采暖技術策略。可為該地區建筑領域節能減碳和改善人居環境提供參考。
3月31日下午的會議,由重慶學會代表、重慶大學教授盧軍、重慶大學教授喻偉共同主持。重慶大學王勇教授作《超低能耗新風蓄能器的研究進展》報告。針對降低新風能耗的技術目標,提出了以低品位可再生能源實現新風降耗的新方法。利用低溫相變材料,通過特殊結構設計,實現低品位可再生能源的蓄能,同時通過時空轉移的特點,實現新風能耗的降低。課題組通過歷經三代新風蓄能器的研發過程,實驗測試對比結果,分析設備的性能,目前提出了實現產業化的思路。
云南省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曾征作《溫和地區綠色建筑評價一項重要指標的達標方式分析》報告。為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規模化發展勢在必行。暖通空調作為公共建筑設備中初投資及運行能耗相對較高的系統環節,有必要在建筑方案設計時介入,為實現綠色建筑評價提供設計參數。溫和地區的空調冷負荷受太陽輻射影響較大,在不刻意提升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或提升熱工性能成本較高的情況下,通過選取外窗包括透光幕墻的構造特性和材料特性,可降低空調負荷以達到綠色建筑三星級評價標準。
閉幕式環節由陸軍勤務學院吳祥生教授主持并做大會總結。重慶大學陳金華教授同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楊玲進行年會交接儀式,最后陳金華致閉幕辭,感謝行業內老專家對本行業的貢獻、感謝各單位對本次大會的支持。希望在學會的領導下,大會越辦越好,并預祝下一屆年會在成都成功召開。
為期兩天的會議中,分別從各自優勢技術領域介紹了其助力智能、節能、綠色、低碳發展的有效舉措及全新應用技術。另還有四十余家企業以展覽展示的方式,向嘉賓和與會者們分享并溝通交流了各自的產品優勢,現場討論氣氛熱烈融洽。
自此,第十九屆西南地區暖通空調及熱能動力學術年會圓滿舉辦,感謝各大設計院、高等院校、知名企業以及行業主管領導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年會秉承關注國內外暖通空調、制冷、熱能動力技術最新發展的初衷,以促進學術研討和技術交流為宗旨,對西南地區暖通空調及熱能動力技術的進一步提升與發展必將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