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巖土工程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成功召開
2020年11月24日,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巖土工程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山區公路水運交通地質減災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年會在重慶交通大學南岸校區明德樓408會議室召開。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名譽理事長鄭穎人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崔鵬院士、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總工程師、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副理事長劉東升教授,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周建庭教授、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吳華勇、重慶交通大學人事處屠書榮處長、科技處彭凱副處長、河海學院書記王多銀、院長楊勝發等領導到會;劉元雪、趙建軍、薛尚鈴、蔣中貴、陳希昌、何平、丁選民等來自川渝兩地56家單位的260余位行業專家、大師及重慶交通大學部分師生參加會議。
周建庭副校長代表學校致歡迎辭
重慶市土木建學會副理事長劉東升教授致辭
學術報告環節,崔鵬院士作了《泥石流災害監測與預警》的精彩報告,主要從泥石流的災害效應、監測方法及其相關案例、基于監測數據的研究以及泥石流的預警體系設想五個方面依次進行闡述,強調在系統上要突出針對性和系統性,技術上要突出統一性和穩定性,管理上要注重專業化,突出靈活性。
崔鵬院士作《泥石流災害監測與預警》報告
大會特邀專家劉元雪作《階躍型滑坡海量數據深度挖掘與預測》報告,就階躍型滑坡海量數據的分析挖掘,根據其在復雜多變地質環境作用下呈現突變與穩定交替、不平衡的特點,提出了邊坡突變與穩定分類的平衡集成樹模型,得到了核心因子及其分布特征規律,并且定義了一種新的位移分解模式——波動比,刻畫階躍型滑坡位移與影響因素間的顯式關系,提出并實現了位移的分布式IR-kNN算法,以重慶市26個滑坡10個月監測數據為對象融合計算、挖掘,得到研究區內階躍型滑坡的大數據位移分解與預測模型。
劉元雪作《階躍型滑坡海量數據深度挖掘與預測》報告
大會特邀專家趙建軍作了題為《平緩層狀結構斜坡采煤誘發變形機制研究》的報告,從典型案例引出相應的工程地質模型,平緩層狀結構斜坡結構分為軟硬互層結構斜坡和上硬下軟平緩層狀結構斜坡,并對其破壞模式進行系統分析。
趙建軍作《平緩層狀結構斜坡采煤誘發變形機制研究》報告
此外,重慶大學丁選民教授作了《土體內部變形透明土可視化模型試驗研究》報告,重慶交通大學向靈芝副教授作了《白龍江流域武都區段泥石流野外調查及危險性評價》報告、西南大學汪時機教授作了《土的擾動狀態變量表征研究》報告,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陳小平作了《一種無水鉆孔的聲波測試方法》報告、重慶市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邵樹強作了《安康至來鳳國家高速公路重慶奉節至巫山段大溪河特大橋橋位選擇及岸坡穩定性評價》報告、重慶交通大學葉四橋教授《落石運動隨機模擬與被動防護輔助設計軟件研發》報告,重慶大學副教授盧諒作了《預應力加筋技術在巖土工程研究新進展》報告、重慶交通大學郭建軍博士作了《節理化巖質邊坡次生傾倒破壞機理及穩定性分析方法》報告,北京邁達斯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劉昕作了《midas GTS NX在山區高邊坡和城鎮軌道交通數值模擬中的運用》報告。
會議最后進行年會優秀論文頒獎儀式并由葉四橋教授對大會進行總結答謝。
這次學術年會,不僅在地質減災方面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法和實驗技術以及一些新理念、新方向,更是為川渝同行提供了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豐富大家的知識,拓展大家的視野,帶來學術與科技碰撞的魅力,本次會議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