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屆理事會理事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重慶大學黨委委員 常務副校長 劉漢龍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代表:
首先感謝大家的信任和支持,選舉我擔任第四屆理事會理事長,我深感榮耀,也深感責任在肩;這里我向各相關部門領導、往屆學會理事、學會負責人、各位會員表示衷心地感謝!向新一屆理事會各位理事、學會新任各位負責人表示熱烈祝賀,同時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積極支持、參與學會各項工作,共同攜手克難奮進。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從全面部署到縱深推進的重要之年,是改革攻堅突破的奮斗之年。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六屆四次全會部署,堅持“四個面向”,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投身科技創新和經濟建設主戰場,匯聚為建設現代化新重慶的磅礴力量,書寫科技自立自強新篇章!
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堅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提升學術引領和創新驅動為根本出發點,面向行業科技前沿、面向成渝經濟圈建設、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補充政府創新公共服務職能; 以品牌建設為抓手,深度參與全市土木建筑領域科技治理,持續優化組織建設和治理體系,全面提升服務全市戰略、服務行業、服務會員的能力和成效,將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建設成為具有更強學術引領力、戰略支撐力、文化傳播力、人才服務力、學會組織力的創新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的“全國一流、西部領先”學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要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我市著力構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416”科技創新戰略布局等,均為未來土木建筑行業勾畫了發展藍圖。
今后5年,我們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以創辦全國一流學會為目標,服務為理念、科普教育為抓手,堅持創新發展,團結會員圍繞美麗中國、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共同奮進:
1、堅持人才服務:建立完善人才培養、評價、獎勵、舉薦體系,不斷完善學會專家庫建設;推動建立多層級、長周期的科技人才培養機制;積極組織開展面向青年學子的土木建筑科創競賽及活動,通過青年專家庫建設推進科技創新后備人才的發現和培養工作;逐步加強科技工作者聯系服務機制,不斷完善科技工作者維權服務機制,幫助科技工作者依法理性伸張利益訴求;堅持求實認真、嚴格公正的原則,充分發揮學會優勢,認真做好國家、地方獎項等的推薦工作,做好相關部門的專家推選工作。
2、堅持把科普工作作為推動科技創新的夯基之舉:在傳統科普的基礎上,利用學會網站、微信公眾號、期刊完善科普“互聯網+”模式,實現科普信息精準化服務。
3、堅持學術引領:堅持學會辦會宗旨,充分發揮學會的學術引領作用,強化學會對全市行業科技工作者創新方向的引領,鼓勵科技工作者潛心基礎性研究、攻克核心關鍵技術、瞄準學科前沿,加強學科發展趨勢研判能力,引領學科發展方向;開展高層次高水平學術交流活動,打造服務多元、梯次多級、規模多種、形式多樣、具有學科特色的學術活動,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引進國際學術組織、全國學會來渝合作舉辦前沿高端學術活動。
4、堅持科技創新:圍繞土木建筑領域相關重要發展方向,開展關鍵領域技術攻關,積極組織優勢資源申報國家、地方重點科技研發項目和計劃;積極參與行業標準規范的編制,推動行業科技進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5、進一步完善學會結構、組織建設,使之能更好的把握黨的方針政策、社會、科技發展方向,服務廣大會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
6、完善學會獎勵體系:推動設立高質量獎項,探索建立包括工程項目獎、科學技術獎、人才獎等多方位布局合理的學會獎勵體系。審慎遴選推薦優秀項目,提升學會推薦國家及地方獎項目的質量和水平。充分發揮科技獎勵激勵示范引領作用,加強土木建筑領域高層次創造性人才培養工作,團結凝聚科技工作者促進創新創造,提高科技自立自強能力,推動行業科技進步。
7、繼續做好雙向服務工作:第一做好政府智囊,以智庫形式積極為政府獻計獻策,協助政府管理部門做好行業發展規劃;第二做好會員服務工作,及時幫助解決會員面臨的發展難題,特別是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等遇到的困難,增強會員科技能力,提升行業科技水平,推動行業科技發展。
8、促進政產學研用成果轉化鏈條融通:發揮學會柔性聯結優勢,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機制,逐步搭建互聯互通的科技成果信息服務平臺,聚集整合創新資源,對接社會資本,加快推進政產學研用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
同志們,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擔當成就新作為,我們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要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在服務行業、服務政府、服務社會等方面勇于擔當、敢于作為;我們新一屆理事會要以全新的姿態開創新局面,為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建設一流現代科技社團再立新功,為我國土木建筑工程事業高質量發展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