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內古城
世人美喻為“尼日爾河谷的寶石”的杰內古城,坐落在尼日爾河與巴尼河交匯處,在14~16世紀末被摩洛哥軍征服前,這里是西非最為美麗的商業城。尤其值得夸耀的是古城中央的那座高11米、周長56米,用椰樹木為骨架,用粘土建造造型奇特的清真寺。該清真寺向外突出的房架巧妙地起到了裝飾效果,這是1907m1909年按15世紀蘇丹建筑風格重建的。重建的清真寺被視為非洲建筑史上的一大杰作,也是西非伊斯蘭教的象征,不過只有伊斯蘭教徒才能入內。壯美的清真寺建筑,每周一的大集市以及女人鮮艷奪目的服飾是杰內古城的魅力所在。
拉利貝拉巖石教堂
在傳說12世紀埃塞俄比亞第七代國王拉利貝拉夢中得神諭:“在埃塞俄比亞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并要求用一整塊巖石建造教堂”。于是拉利貝拉按照神諭在埃塞俄比亞北部海拔2600米的巖石高原上,動用2萬人工,花了24年的時間鑿出了11座巖石教堂,人們將這里稱為拉利貝拉。從此,拉利貝拉成為埃塞俄比亞人的圣地。至今,每年1月7日埃塞俄比亞圣誕節,信徒們都將匯集于此。
拉利貝拉巖石教堂
在傳說12世紀埃塞俄比亞第七代國王拉利貝拉夢中得神諭:“在埃塞俄比亞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并要求用一整塊巖石建造教堂”。于是拉利貝拉按照神諭在埃塞俄比亞北部海拔2600米的巖石高原上,動用2萬人工,花了24年的時間鑿出了11座巖石教堂,人們將這里稱為拉利貝拉。從此,拉利貝拉成為埃塞俄比亞人的圣地。至今,每年1月7日埃塞俄比亞圣誕節,信徒們都將匯集于此。
貝寧阿波美王宮
貝寧南部的阿波美城曾是西非海岸以販賣奴隸而繁榮一時的達荷美王國的首都。這個地區在歷史上與“象牙海岸”、“黃金海岸”相并列被稱為“奴隸海岸”。阿波美王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
傳距阿波美80公里外的阿拉達王國有一位王子,率領效忠他的隨從篡奪了王位之后開始攻打阿波美部落,殺死了部落首領”達(Da)”建立了一個新王國取名為“達荷美”,意思是建立在敵人肚子上的城(On the belly 0f Da)。
1645年達荷美王國建造了第一座王宮。此后為了鞏固政權,采取了二項特殊措施:其一是廢除了“長子繼承制“改為選擇勇敢善戰的王子或兄弟或親屬繼承王位、從而確保了王國的活力。其二是由于連年戰事男性兵源不足而征集了2萬多名女性建立起一支“娘子軍皇家衛隊’。
在么18世紀中葉,達荷美王國成為西非最龐大的奴隸貿易的中心。其間通過不斷掠奪土地和奴隸積累了巨大的財富。19世紀初蓋索王執政時期廢除了每年二次為祭司而生殺活人與動物的殘酷傳統。1892年法國人攻進了阿波美城。將王國毀于一炬。當時執政的貝漢律王逃出阿波美城,客死他鄉。
200多年的達荷美王國的統治期間,前后共有12位國王相繼執政并在阿波美建立了12座王宮。這些王宮在法國人的一把火中幾近化為灰燼。但其間有兩座殘存尚好。其中最為完好的恰是那位廢除用活人祭司的蓋索王的宮殿。這可能是他積了陰德的報應。王宮因年久失修,被聯合國敦科文組織定為[世界瀕危遺產]而受到特別關注。
克里姆林宮和紅場
不提及克里姆林宮,無從談論俄羅斯的歷史。克里姆林宮是歷代俄羅斯的皇宮,追溯克里姆林宮的歷史,最初是1156年在莫斯科河左岸修建的木結構城堡。1367年為了防御蒙古人的襲擊,又建造起石壁石塔的城塞。15世紀后期,被稱為雷帝的伊萬四世招集了意大利、俄羅斯最有名的建筑家增修和擴建,使皇宮逐漸形成了今日可見的、顯示權力的豪華和壯觀。
圣米歇爾山及其海灣
1979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位于諾曼底地區一個小島上的教堂,高出海面150米。退潮時小島則變成與陸地相連的山丘。教堂的誕生有段神奇的傳說。8世紀初主教歐勃爾按照夢中大天使米歇爾的授意在山丘上修建了這所教堂。奇特的是完工后不久山丘被海水淹沒從而形成了今日可見的海中浮島。11世紀起對教堂進行擴建,足見逐漸新添了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等風格各異的建筑。
挪威卑爾根
卑爾根市位于挪威西海岸,那里不僅是著名的古建筑集中地,也是漢薩同盟海外行商的惟一例證,還是城市發展初始階段和北歐木建筑的寶貴遺跡。 卑爾根市是挪威第二大港灣城市。1070年挪威王在此建都。12世紀德國商人把持了這里的貿易實權。卑爾根成為東西方貿易要地而繁榮。東城有14世紀時期建造的德國商館,曾經是德國商人的居住地。故有“德國碼頭”之稱。
埃夫伯里巨石遺址
英格蘭南部索爾滋伯里平原上的這座環形排列的巨石遺址直徑約為100米。據考證是新石器時代的建造物,有5000年的歷史。四層同心圓的石圈中央的祭奠石和旁邊被稱為腳跟(Hee1-stone)石的玄武石,在每年夏至這一天,兩個石頭與地平線彼岸升起的太陽連成一線這個建造物的目的是什么還存有眾多的猜測:亦或是崇拜太陽的神殿、亦或是天文臺、亦或是與宇宙聯系的通信點等等,至今仍是個千古之謎。
斯凱利格·邁克爾島
1996年認定為世界遺產,斯凱利格·邁克爾修道院在愛爾蘭西南部12海里外的一座僅0.18平方公里的遠海孤島上。建于公元7世紀,為歐洲現存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是反映基督教初期時代的建筑風格的重要史跡。房屋形如蜂窩,沿凸凹不平的巖地而建,沒有絲毫的修飾痕跡,惟有十字架顯示著這是基督教建筑。從出土文物和菜地遺跡略可了解當時修道士們在這絕海島上艱辛的生活狀況。由于孤島與陸地隔絕的緣故,修道院鮮有人造訪,故而至今保存著原始狀態。此外,島上又是野鳥棲生的樂園。
斯凱利格·邁克爾島
1996年認定為世界遺產,斯凱利格·邁克爾修道院在愛爾蘭西南部12海里外的一座僅0.18平方公里的遠海孤島上。建于公元7世紀,為歐洲現存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是反映基督教初期時代的建筑風格的重要史跡。房屋形如蜂窩,沿凸凹不平的巖地而建,沒有絲毫的修飾痕跡,惟有十字架顯示著這是基督教建筑。從出土文物和菜地遺跡略可了解當時修道士們在這絕海島上艱辛的生活狀況。由于孤島與陸地隔絕的緣故,修道院鮮有人造訪,故而至今保存著原始狀態。此外,島上又是野鳥棲生的樂園。
多瑙河及布達城堡區
于1987年認定為世界遺產,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被多瑙河分為東西兩岸。13世紀起匈牙利帝國在西岸布達建造王宮,西岸從此而輝煌起來。布達市內哥德式建筑與巴洛克式建筑點綴在窄道兩旁。東岸佩斯則逐漸形成商業、學術與市民文化的中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