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三江六岸”濱江休閑帶奉化江東岸廣場二位于靈橋與琴橋之間,設計長度為154.8m,寬度為14m。采用Φ900高壓旋噴樁深15m樁間距1200mm共三排,最外端樁心距離駁岸3.5m,該區域高壓旋噴樁于7月1日開始施工,最外側兩排高壓旋噴樁已施工完成,7月15日施工內側最后一排樁,樁基施工于19時45分停止施工。
2013年7月15日23點15分,“三江六岸”濱江休閑帶工程奉化江東岸現場工人夜間巡查發現琴橋以北至靈橋以南區域廣場發生防洪堤外駁岸線滑移;經現場查勘,滑移區域為K0+650至K0+700防洪堤外側駁岸,長度約50m,寬度約14m,面積約700㎡。
二、驗證說明
堤防資料采用原設計施工圖,地層劃分采用8-8地質剖面,地質指標堤岸下采用寧波市“三江六岸”濱江休閑帶奉化江東岸(江夏橋~鐵路橋)地層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計表,計算方法采用有限單元法,采用plaxis有限元軟件中摩爾庫倫模型對實際的工程項目全過程施工進行模擬。初始應力確定采用現狀實測斷面,水位采用平均潮水位。
三、高壓旋噴樁成樁原理與擠土效應
高壓旋噴樁具有加固體強度較高、加固直徑可控,對軟弱土層可能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近年在地基處理、防水止水、隧道襯砌等方面應用廣泛。但高壓旋噴樁在注漿時,土體容易發生劈裂破壞,尤其是對低強度的軟土,會迅速發生劈裂,且劈裂范圍大,壓力衰減慢;隨著高壓噴射的壓力增大,產生的孔隙水壓力也會增大,土體側向位移也會增大;一些研究表明,由近及遠施工且與建構筑物的安全距離大于3m可減少旋噴樁對鄰近結構物的不利影響。
四、驗證計算情況
1、原堤防安全復核
沒有高壓旋噴樁情況遭遇同等惡劣條件狀態:江水位-0.6m,后側潛水位2.5m。安全系數1.136
變形計算如下圖:
2、高壓旋噴樁施工模擬
高壓旋噴樁第三排施工后,考慮內側潛水位2.5m,江水位-0.6m情況。
計算堤防抗滑穩定安全系數為0.737
變形計算如下圖:計算垂直位移2.05m,水平位移3.73m。土體發生破壞。
四、滑坡原因初步分析
根據以上計算初步分析判斷,本次滑坡由綜合原因造成:
1、7月13日由于臺風影響,市區普降暴雨,工程區土體飽和,由于第一排高壓旋噴樁已形成一道防滲墻體,導致墻后地下水位很難下降,形成較大的滲透水壓力。
2、由于高壓旋噴樁本身的擠土效應對岸墻的擠壓,可能對岸墻產生一定的影響,第一排高壓旋噴樁施工時,應力可在土體內自由擴散,且離開岸墻3.6m,對岸墻影響不大;隨著第二、第三排樁的施工,第一排樁逐步形成強度,第三排樁的打設將對第一排樁產生影響。
3、滑坡時外江水位從施工期間的0.86m下降至最低水位-0.58m,且第三排樁體尚未固結形成強度,尚處于流塑狀態,此時滲透水壓力和高壓旋噴樁產生的超孔隙水壓力仍然很大,使土體的側向位移過大,導致岸墻沉滑。
五、結論
高壓旋噴樁對平面地基加固是適合的,且有很多成功案例,但對具有臨空面的堤防后側施工應慎重,防止由于高壓旋噴樁本身的擠土效應對堤防產生破壞,產生滑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