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進我國綠色建造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
綠色建造是應對于實現綠色建筑的動態過程。在漢字中,建筑一般作為名詞使用,建造一般作為動詞使用。因此,綠色建筑是針對建筑產品而言,而綠色建造是針對建筑產品的制造過程而言。其核心理念是“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品質保證”。建筑的設計與施工是綠色建造涉及的主要過程。
一、發展工程總承包是推進綠色建造的重要保障
工程總承包模式有利于工程承包商站在工程項目總體的角度統籌資源,減少環境負影響,實現資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傳統的工程承包模式中,建筑設計與建筑施工往往分屬不同的單位,在設計圖完成之前,還不知道項目的施工單位,更不要說相互溝通。施工單位只能是照圖施工。其結果是施工中不斷發生設計變更,造成管理成本增加、工期拖延、投資超額、資源浪費,這與綠色建造的理念背離。工程總承包模式,能夠促使工程承包商立足于工程總體角度,從建筑設計、材料選擇、樓宇設備選型、施工方法、工程造價等方面進行全面統籌,從而提高工程建造過程的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消耗,有利于工程項目綜合效益的提高。
但我國工程總承包的發展緩慢。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受傳統的建筑管理體制的影響。具體表現為:
1.項目業主作為建筑市場的主體,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由于業主方管理水平參差,專業水平不高,對建設程序和法規不熟悉,以及部分業主照顧部門利益、個人利益等諸多因素,導致業主方擅自將工程肢解發包、違規分包等這些不規范的行為發生。
2.有關工程總承包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應該通過行業的法律法規,規范建設方的建設行為,同時為實現工程總承包創造條件。以法律形式保障墊資帶資建設的承包商,明確建設項目還款最低利息和資金償還期限,形成一種有利于承包商開展融資的市場環境,降低承包商的資金風險,鼓勵工程總承包模式的推廣。
3.建筑市場的產業結構失調,缺少具有總承包能力和強大經濟技術實力的大型企業,取而代之的是眾多經營范圍、經營方式和經營能力都基本相同的中小型企業。企業之間沒有區分各自的目標市場,更沒有體現出各自技術和管理上的優勢,導致了建筑市場的混亂及無序,加劇了工程發包領域的不規范行為。
二、發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是推進綠色建造的重要手段
最近一段時期,建筑信息模型(BIM)在我國獲得了普遍的重視,其核心理念是建造各階段的技術信息共享,貫通設計、施工以及運維等階段。
建筑設計與施工中的浪費和損害環境的現象相當普遍。據美國1999年有關部門統計,由于超預算、錯誤設計與施工造成返工、工期拖延、管理不當等帶來的損失與浪費,約占投資總額的30%。應用BIM技術可以減少異議和錯誤發生的可能,減少“錯、缺、漏、碰”現象的發生。美國斯坦福大學整合設施工程中心(CIFE)根據32個項目總結了使用BIM技術的以下優勢:消除40%預算外更改;造價估算控制在3%精確度范圍內;造價估算耗費的時間縮短80%;通過發現和解決沖突,將合同價格降低10%;項目工期縮短7%,及早實現投資回報。BIM在建筑業的應用與發展,不但節約資源,提高生產率,而且有利于產業升級,是實現綠色建造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設計、施工階段,分別得到了部分應用,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著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BIM的推廣應用。主要表現為:
BIM推廣應用的行業標準有待編制
BIM在建筑業的推廣應用,需要有統一的標準加以規范,包括信息的存儲、傳遞、交付、應用等。這樣才能實現相互之間的交流、運用,充分發揮BIM技術的優勢。目前我國的BIM國家標準正在編制中,分別是:《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應用統一標準》、《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儲標準》、《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編碼標準》、《建筑工程設計信息模型交付標準》、《制造工業工程設計信息模型應用標準》和《建筑工程施工信息模型應用標準》。標準的實施,對BIM的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BIM應用的有關軟件有待開發完善
目前很多企業針對建造中BIM應用的實際需要,開發了針對性強的軟件。如中建三局一公司針對機電工程現場施工的進度、安全及質量管理要求,開發了“基于BIM的建筑工廠化管理系統”。中建五局針對機電安裝工程,開發了“中建五局安裝物資編碼算量統計軟件”、“中建五局安裝Revit輔助深化設計工具”和“中建五局安裝Revit族庫管理系統”。這些軟件均有效提高了機電工程工廠化施工的效率和質量,保障施工安全,產生較好經濟效益。但是軟件之間存在重復開發,相互之間也缺少銜接和匹配。特別是各類軟件還不能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運行,國產軟件還不能占主體地位,這些因素制約了BIM的推廣應用。
建造各階段的模型直接轉化應用有待解決
BIM的優勢之一是可以實現建筑業各階段之間的信息溝通和交互,信息模型始終處于各階段的共同監管和關注下,最后得到完善的最終模型。我國建筑業各段之間雖然有對接,但行使不同的標準、控制體系和監管部門,這種條塊分割式的產業結構不利于信息的貫通和傳遞。建筑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對BIM模型的精度要求差異很大,設計階段難以提供施工階段所要求的信息。另外,設計單位在初始建模時首先做了大量超出以往信息量的工作,但不能獲得超出正常設計的經濟效益回報。這些都制約了建造的不同階段之間模型的直接轉化。
三、發展建筑工業化是推進綠色建造的有效方式
建筑工業化的主要標志是實現“四化”即建筑設計體系標準化、構配件生產工廠化,現場施工裝配機械化和工程項目管理科學化。有資料顯示,采用工廠化生產的建筑,具有質量可控、成本可控、進度可控等優勢,施工周期僅為傳統方式的1/3,可節約鋼筋水泥20%-30%,節約木材80%,水消耗可以降低60%,人工費降低50%,大大減少了施工現場粉塵、噪音、污水等污染,僅建筑垃圾就可減少80%,總體造價降低10%以上。另外,建筑工業化大量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和新工藝,使建筑隔音、隔熱、保溫、耐火等性能大大改善,提升了建筑使用的舒適性、健康性。建筑工業化還有利于建筑業由勞動密集向技術密集轉變。
近幾年,國家為建筑工業化提供了越來越有力的政策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進步,但是這種進步主要還停留在單向技術和部分物品的層面上,就整體的生產方式來看,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其原因包括:
1.法制與機制不完善。在法制上,本世紀初,日本實施《住宅品質確保促進法》,加快產業化技術集成,提高住宅品質,取得了成功經驗。我國的建筑工業化發展缺少相關法律支撐,產業化發展無法可依。在機制上,還未建立起全過程監管、考核和獎懲機制。監督機制和項目考核評定標準不完善,考核檢查手段不齊備,能耗測評和標識制度不健全,獎懲措施不到位。
2.在技術體系上,建筑工業化技術仍以單項技術推廣應用為主,缺乏有效的整合集成,沒有形成完整的建筑技術體系。目前在住宅工業化方面主要是企業主體從國外引進的一些結構體系,在本地適應性、知識產權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主體結構與建筑其他部件的工業化匹配方面存在不足,構部件產品沒有形成上下貫穿的產業鏈,產品生產企業不提供相應技術和安裝服務,造成工業化率低,成本投入大。從整體上看,建筑工業化的產業鏈體系還不成熟。
3.國家行業有關標準不健全。建筑工業化的設計、施工標準規范欠缺。相關施工工藝、工法和安全規程還未建立,甚至在某些方面和國內現行的建筑技術標準、規范在很多地方還不兼容,使得設計、審批、驗收無標準可依,這對工業化住宅的大規模推廣有一定影響。
4.政策配套不到位。現行的財政、稅收、信貸和收費等經濟政策,不能對建筑工業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持。財政和信貸政策缺乏相應激勵機制,稅收政策在構部件產品生產和消費者購買環節沒有相應減免、優惠等鼓勵措施。如PC構件作為工業產品進入施工單位,增加了稅收環節,使建筑的成本明顯增加,造成了建筑工業化推廣在經濟上的困境。
四、綠色建材是實現綠色建造的物質基礎
綠色建材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少用天然資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業或城市固態廢物生產,其產品無毒害、無污染、無放射性、有利于環境保護和人體健康。這與綠色建造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綠色建材是實現綠色建造的物質基礎。目前,綠色建材市場還不規范,造成推廣應用的困境。其原因主要有:
1.國家行業的綠色建材評價標準和產品認證體系有待建立
建筑材料種類多,在全壽命期內涉及到的綠色因子復雜,雖然在“十五”期間國家已經立項開展了綠色建材的評價標準研究,“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均有延續研究,但至今還沒有發布綠色建材的評價標準。各地推廣的綠色建材產品目錄,大多是地方的工程物資協會等機構組織上報然后經專家評定,沒有指標體系,偏主觀性。這也導致市場有大量由協會或各類機構推出的環保建材、節能建材的認定或評價。從某些程度上說,此類評價極有可能造成產品的魚目混珠,誤導市場,使消費者無所適從。
2.國家鼓勵性財政政策不足
綠色建材生產成本將高于普通建材。綠色建材面市了,還得下游消費方認可。綠色建材價格較高且公眾對綠色建材認識不足,直接導致消費者認為其性價比低,在購買時會考慮價格因素而放棄購買,同時也不愿意付出較高的價錢去購買綠色建材建造的商品房,開發商缺乏使用綠色建材的動力。因此國家應該有相應的政策,一方面制定鼓勵政策,給生產者或是消費方補貼,包括綠色建筑評價中能加分,招投標加分等,鼓勵下游選用綠色建材;另一方面,通過法律法規,宣傳、引導生產和消費綠色建材。
3.綠色建材市場整體發展不成熟
綠色建材市場還未形成生產、銷售、服務的“一條龍”配套市場體系,綠色建材產品在整個建材市場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我國計劃到2020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 重仍未超過30%,歐美發達國家已有超過90%的建材產品達到“綠色”標準。目前從事綠色建材產品生產的企業不多,企業實力不強,融資能力差,難以在資本市場上籌集到企業開發生產綠色建材產品所需的必要資金,制約了綠色建材生產企業的發展壯大。綠色建造是隨著綠色建筑的要求而提出的一種建造理念,其核心是“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品質保證”。實現這一理念,推進綠色建造,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在政策、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支撐。上述問題的解決,將會有效推進綠色建造的發展。實現綠色建造,任重道遠,讓我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