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專家 > 勘察設計 > 江蘇 |
建筑大師吳良鏞及主要作品 |
添加日期:2019-08-23 推薦單位:重慶市土木建筑學會 瀏覽量:23938 |
基本信息: 姓名:吳良鏞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22年5月7日 工作單位: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人居環境研究中心 職務職稱:教授、所長 執業注冊情況: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郵寄地址: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與城市研究所 教育和工作經歷: 1944年畢業于國立中央大學建筑系。1946年協助梁思成創建清華大學建筑系。1949年畢業于美國匡溪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1950年回國后在清華大學建筑系任教至今,歷任副系主任和系主任;1984年籌建清華大學建筑與城市研究所,任所長;1995年籌建清華大學人居環境研究中心,任主任。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953年以來參與創建中國建筑學會、中國城市科學會、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曾任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以及國際建筑師協會副主席、世界人居學會主席等職。 主持參與多項重大工程項目,如北京圖書館新館設計(最后入選方案即“五老方案”)、天安門廣場擴建規劃設計、廣西桂林中心區規劃、孔子研究院規劃設計、中央美術學院規劃設計、南通博物館設計、江蘇省南京市金陵紅樓夢博物苑設計。其中,北京市菊兒胡同危舊房改建試點工程獲1992年度的亞洲建筑師協會金質獎和世界人居獎,2000年獲得國家建設部頒布的首屆“梁思成建筑獎”;孔子研究院工程獲2006年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優秀一等獎;中央美術學院規劃設計獲教育部優秀建筑設計一等獎。 個人建筑理論、設計創新、創作心得等: 吳良鏞長期從事建筑與城鄉規劃基礎理論、工程實踐和學科發展研究,先后發表廣義建筑學理論,創立了人居環境科學及其理論框架。在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實踐中,吳良鏞重視對中國城市設計遺產的弘揚與運用,重視建筑文化內涵的挖掘,并努力實踐廣義建筑學中“三位一體”,即建筑、城市、園林結合的設計思想。 1999年在擔任國際建協第20次大會科學委員會主席時起草的《北京憲章》中指出:“美好的人居環境與美好的人類社會共同創造。”將環境建設與社會進步統一起來。 個性化點評:(媒體或國內外同行對個人的評價) 1989年國際文化理事會給他頒發榮譽證書,確認他的“杰出藝術事業及對人類藝術遺產有價值的貢獻”。1990年5 月他被美國建筑師協會授予榮譽資深會員,被認為是“新中國建筑與城市規劃先行者之一;杰出的建筑教育家;著名的水彩畫家;多產的作家。”國際建協前主席斯古塔斯贊譽他是“中國建筑領域在世界上的代表,發揮著積極而重要的影響”。 代表作品介紹: 1、 菊兒胡同新四合院住宅設計 地點:北京東城區南鑼鼓巷菊兒胡同 業主單位:北京市東城區房屋管理局 用地面積:2090㎡(一期);1.14公頃(二期) 總建筑面積:2760㎡(一期);17897.33㎡(二期) 容 積 率:1.35(一期);1.71(二期) 設計時間:1987年 竣工時間:1993年(二期) 主創人員:吳良鏞、盧連生、劉文潔、劉燕 建筑層數:3層 建筑高度:11.22米 設計最初是對于北京舊城傳統格局的探索,1979年形成了居住區整治的“有機更新”和“新四合院”住宅設計方案的思路。之后,又進行了很多輪“新四合院”模式的探索,在保持舊城風貌的同時盡可能的提高其容積率,使其提高到與當時公寓住宅基本相當的程度,最終形成了一個容積率1.2,建筑密度75%的新四合院模型。1987年,該研究成果應用于北京舊城危舊房改造,并選定了菊兒胡同作為住宅調查及居民參與改建研究的試點。這項工程開創了在北京城中心城區改造更新的一種新途徑,傳統的四合院住宅格局得以保留并加以改造,避免了全部拆除舊城內歷史性衰敗住宅,并探索了一種歷史城市中住宅建設集資和規劃的新途徑。聯合國副秘書長、人居署執行主任約翰?克勞斯指出:“吳良鏞在中國進行的廣泛的人居環境科學研究和實踐,成功解決了如何保持傳統文化、地方特色和社會價值觀等一直懸而未決的關鍵性問題。” 2、 孔子研究院 地點:山東曲阜 業主單位:曲阜孔子研究院 用地面積:9.5公頃 總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 設計時間:1996-1998(一期工程);2005-2007年(二期三期工程) 竣工時間:1999年(一期工程);2007年(二期工程);2009年(三期工程) 主創人員:吳良鏞、盧連生、單軍 建筑層數:4層 建筑高度:28.6米 1999年完成的山東曲阜孔子研究院首期工程,一方面弘揚孔子文化,通過對孔子學說的再解釋使其在當代發揮出更大作用;另一方面吸收儒家思想和傳統文化精華作為設計的理念和靈感的源泉,并通過“抽象繼承”等方法弘揚中國的建筑文化。吳良鏞在這一工程中堅持從城市設計的角度研究建筑設計,從舊城的十字花瓣布局到新城十字花布局,并通過建筑設計,發掘禮制建筑、書院形式等文化內涵,推進曲阜城市設計。 3,泰山博物館 早在2004年11月底,由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設計大師吳良鏞先生主持設計的《泰山博物館規劃設計方案》,經過第六次論證修改,敲定了大體框架。 按照這一方案,泰山博物館采用分散組團的形式,分為序廳、展廳、多功能廳、封禪臺等七組建筑群,在建筑原則上遵循泰山建筑特色,運用巖壁造型,兼以坊、亭點綴其間。整個設計方案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體現了厚重的泰山文化底蘊。 泰山博物館設計方案,其主題思想是要體現泰山“大美而不言”的美學精神,表現出泰山“松石為骨,清泉為心”的風格,從而達到“長在泰山之上,化在自然之中”、與泰山的景色相一致、與泰山融為一體的設計效果。 作為歷史文化的延伸,泰山博物館選址在泰安歷史文化的主軸線上,突出主體建筑,針對泰山的歷史和自然兩大特點進行全面闡釋。 泰山博物館分為人文博物館和自然博物館兩部分,形成館中館的展示框架,其主體定位是泰山文化,其定性是綜合類博物館。分為帝王封禪文化、民間文化、大汶口文化、動植物、古樹名木、地質地貌自然景觀等幾大部分,建筑面積約30000平方米,與岱廟形成“南廟北館”的建筑格局。 4,金陵紅樓夢博物館 1、項目選址優勢 項目選址南京江寧織造府遺址,這里是曹雪芹祖輩三代四人歷任江寧織造58年的遺址。也是曹雪芹17歲以前生活的故居。 2、項目組合優勢 項目由四部分組成:曹雪芹紀念館、紅樓夢文學館、江寧織造府、云錦博物館。其中江寧織造府遺址與云錦的都有的皇家紡織工藝,是其它紅樓夢項目所無法替代的。 |